-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声现象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记住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响度与振幅有关 (5)知道音调与频率有关 (6)知道音色因发声体不同而不同 (7)知道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教学重点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声音的三个特征 教学难点 (1)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响度与音调的区别 教学方法建议 讲、练、讨论相结合 选材程度及数量 典型例题 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 A类 (6)道 (12)道 (13)道 B类 (2)道 (2)道 (4)道 C类 (0)道 (1)道 (3)道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讲解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声源:振动发声的物体 声源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3.声波: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二 声音的传播 1.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1)一切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2)声音靠介质传播,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没有介质声音是无法传播的 2.声音的传播过程 振动的物体带动周围的介质,产生相应的运动,这些随发声物体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他介质振动,使振动向外传播 注意:(1)振动在介质中以疏密相间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2)传播的是振动这一运动形式,而介质本身不随波迁移 4.真空不能传声 注:(1)声源发出的声音是通过介质向四周传播的 (2)物体虽然振动但如果没有传声的物质便不能产生声波 5.声音既可以传递能量,又可以传递信息 三 声速 1.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声速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1)一般而言,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相同状态的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2)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四 回声 1.产生原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沿原方向的反方向继续传播,然后进入人耳的现象 2.产生条件: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的时间差在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不小于17米 3.回声测距原理:(t是指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的时间) 二、乐音的特征 1.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2.音调:声音的高低 (1)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发声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叫赫兹,符号Hz (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是20Hz~20000Hz,人发出的声音频率大约是85Hz~1100Hz (4)声音按照频率可分为超声波、可闻声波、次声波 ①超声波: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 a.超声波的特点:能量大、沿直线传播 b.超声波的应用:除垢、击碎结石、声呐、金属探伤、B超等 ②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a.次声波的特点:传播距离较远、穿透力很强、对人体有很强的伤害性 b.次声波的产生:地震、火山爆发、风暴、海浪冲击、枪炮发射、热核爆炸等都会产生次声波 3.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大小,俗称音量 (1)它跟发声体的振幅大小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离得越近,响度越大 注:振幅指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2)响度的单位:分贝,符号dB 4.音色:声音的品质,又称音品 (1)不同的乐器和声源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音色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2)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 三、噪声 1、噪声的定义 (1)发声体做无规则、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通常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2、人们通常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1)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如果突然暴露在高达150dB的噪音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20dB。 3.噪声的来源:交通运输、车辆鸣笛、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噪音如音乐厅、高音喇叭、人的大声说话等 4.噪声的危害 (1)烦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2)损伤听觉、视觉器官 (3)影响人体的生理:噪声是一种恶性刺激物,长期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多梦、失眠、心慌、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者可产生精神错乱 5.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