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历史 第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高中历史 第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 第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概念: 吸取佛道思想,解释儒学义理的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原因: 内在因素: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外在因素:佛教和道教思想在中国广为传播,使得儒学的地位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程理学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 第一幕:探理学之源 仁;礼 仁政;性善论 仁义,王道;性恶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孔子 孟子 荀子 董仲舒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丁云鹏 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第二幕:走理学之路 材料一:吾学虽有授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的。 天者,理也 。 所以为万物一体,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二: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三: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而已也。 天理 自然界万物 人类社会 格物致知 明道德之善 求科学之真 认识:①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②通过掌握具体知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天理可知)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通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 材料一:朱熹认为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 材料三: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可知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近思录》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天理(道心) 三纲五常(最高境界) 格物致知 明道德之善 认识:体系一: ①天理更强调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 ②格物对象偏重于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 材料三: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生便会该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可知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近思录》 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通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熹:《朱文公文集》卷十七 材料四: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材料一:朱熹认为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的总体,即总万理的那个理。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 存天理,灭人欲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忘;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 朱熹理学(集大成者) 天理(道心) 人欲(恶心) 三纲五常(最高境界) 格物致知 存天理,灭人欲 明道德之善 认识:体系一: ①天理更强调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 ②格物对象偏重于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 体系二: ①天理本质上是人性,是指的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是社会性。 ②将人性中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对立起来 ③方法论只能是“存天理,灭人欲”。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象山先生全集》 支离 太简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集》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