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的音乐与作品观赏
第六节 明清时期的音乐与作品欣赏 (公元1837——公元1911) 明清时期 ,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城市更加繁荣,民间音乐艺术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民间“小曲”内容丰富,说唱音乐异彩纷呈,器乐的演奏形式多种多样,各类曲谱相继问世。民间戏曲音乐的繁荣和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一个突出特点。 一、明清时期的说唱 说唱音乐在宋元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较有影响的种类有鼓词、弹词、牌子曲等。 鼓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弹词是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南方的一种说唱形式。 牌子曲是在宋元唱赚、诸宫调和散曲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明清流行小曲发展而成的一种说唱形式。 二、多种声腔及代表剧种 由于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人们的情感生活和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戏曲音乐出现了新的高峰,新声腔、新剧种不断衍生和涌现。 明初的四大声腔: 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昆山腔”——元末明初产生于昆山,明末经魏良辅等人的改革,以曲调细腻流畅,发音讲究,赢得人们的喜爱,成为众声腔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声腔;后又经南北曲的汇流,形成为戏曲之冠的昆剧。代表性的剧目有: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由于多种戏曲声腔的兴旺和发展,各种腔调相互影响和衍变,至明末清初出现了许多新的剧种。 晚清,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构成的皮黄腔,在北京开始形成,尔后产生了影响遍及全国的京剧。 三、器乐与音乐理论 明清时期比较流行的乐器有琵琶、三弦、唢呐以及胡琴一类的拉弦乐器,器乐合奏形式也风格多样,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十番锣鼓、苏南吹打等。著名的乐曲有《海青拿天鹅》、《十面埋伏》等。 在音乐科学与音乐理论方面的重大成就: 朱载堉——明代乐律学家、历数学家,首创“新法密律”。著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等。 《溪山琴况》——徐上瀛著,是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古琴表演艺术理论的美学专著,为后人研究、借鉴与吸收古琴演奏技巧和审美思想提供了较完整的理论。 《神奇秘谱》 明代朱权编,我国最早的琴曲集,分上中下三卷,是研究古琴音乐的重要曲谱。 《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清代王允禄等编,是一部研究南北音乐较为丰富的曲谱。 《弦索备考》,又称《弦索十三套》,清代荣斋编,是一部合奏总谱。 四、作品欣赏 昆曲——是我国昆腔(或称昆剧)演唱的剧种,约元末明初产生于昆山,也称昆山腔。明嘉靖年间,杰出的戏剧家魏良辅对昆山腔进行了重大改革,吸收了南曲诸腔和金、元北曲中的音调、唱法及江南的民间小曲,创造出一种轻柔委婉的“水磨腔”。它对其它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昆曲的剧本文辞典雅,文学性较高,音乐柔美悠扬,曲牌丰富;表演上舞蹈性强,动作优美,形成特有的风格;主要伴奏乐器有笛、笙、唢呐及弦乐等。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选自昆曲《牡丹亭·游园》。杜丽娘至后园游春,见断瓦颓墙,引起伤春之感。曲调委婉缠绵,倾吐杜丽娘无限惆怅与哀惋的心情。 《十面埋伏》(琵琶曲) 简称《十面》,是一首传统的琵琶武曲,大约出现在明代,作者不详。此曲以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为题材,以音乐的形式描绘了当年项羽、刘邦在垓下决战的情景,是对我国古代悲壮激烈的战争场面的典型而具体的生动写照: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于乌江。 全曲共十三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战前准备 1.列营,实际是全曲的引子,节奏自由而富于变化。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催人奋进的战鼓,激越高亢 的长音好似震撼山河的号角,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特有的鼓角音响;然后用各种手法表现出人声鼎沸、鼓角齐鸣、铁马驰骋、金戈撞击的战场激战的壮观场面。 2.吹打, 这一段旋律性较强,抒情气息浓郁。 3.点将、4.排阵、5.走队 三个段落运用了同一个音乐素材,乐曲结构严谨、安排巧妙,使得情绪发展步步进逼,为过渡到激战场面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二部分:战前情景 6.埋伏,这段音乐和它所描写的意境很有特色。给人以一种夜幕笼罩下,伏兵四起,神出鬼没地逼近楚军的寂静而又阴森的感觉。 7.鸡鸣山小战,运用了琵琶中的“刹弦”特技,产生出如兵器相击的特殊音响,形象地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的小规模战斗的情景。 8.九里山大战,这段音乐是整个乐曲的最高潮,运用了多种琵琶演奏技巧和手法,描写了古战场上千军万马来回追逐厮杀的激战场面。 第三部分:战斗结束 9.项王败阵、10.乌江自刎 两段描写项羽失败后在乌江自杀。 11.众军奏凯、12.诸将争功、13.得胜回营、三段描写汉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的情景。 《十面埋伏》是我国传统器乐作品中的优秀代表作,乐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