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 专一 第2课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高中语文 专一 第2课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专一 第2课 寡人之于国也配套课件 苏教版必修4

[赏析] 作者情动于内,发之于外,以情真意切的第二人称“你”和第一人称“我”,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孟子思想的光辉和作者对孟子及孟子思想的钦佩,既拉近了作者与孟子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读者与孟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文章语言优美,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在短小的篇幅中表达了有类于常规又超越于常规的思想内涵。 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指出要想国力强盛,人口众多,就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一、阅读课文第1~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全部属于梁惠王自认为尽心治国的措施的一项是 (  ) 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②移其民于河东 ③移其粟于河内 ④河东凶亦然 ⑤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 解析:①是梁惠王对自己的评价;⑤是梁惠王对现状的认识。 答案:B 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欲擒故纵”,充分利用梁惠王好战、争夺人口的心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论证启发梁惠王。 B.孟子设喻是向梁惠王说明“移民移粟”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不尽心,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只是措施不当。 C.孟子设喻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为下面自己提出治国之策作了铺垫。 D.孟子散文善用比喻,生动有趣地陈说事理,论辩是非,富有雄辩性和鼓动性。 . 解析:B项,孟子设喻是向梁惠王说明“移民移粟”的治国方法与邻国的治国不尽心,没有本质的区别。 答案:B 二、阅读课文第4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下列全部属于孟子“王道”措施的一项是 (  ) ①不违农时 ②数罟不入洿池 ③养生丧死无憾 ④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 解析:③是“王道”的结果;④是揭露社会的不平等。 答案:A 4.下列对第4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发展生产,百姓安居乐业,这是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解析:C项,害民的应该是统治者的暴政,而非荒年。 答案:C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惠王列举了自己的救灾措施,在他看来,他的做法比起邻国的政治要好多了,但“民不加多”使梁惠王深为困惑,正是由于困惑,才引出孟子的治国之策。 B.孟子考虑到梁惠王的孤傲心理,并没有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做法,而是“欲擒故纵”,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论证启发梁惠王,诱使梁惠王意识到错误。 . C.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进行诱导,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仁政”实行之后百姓安居殷富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 D.孟子尖锐地批评统治者的虐政,从正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最后一句回答了开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解析:D项,“从正面证明”错误,应是“从反面证明”。 答案:D 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 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入手,逐 渐引向本意。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设喻,从 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跟着他走。这样,文章如 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 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 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如王道之始,王道之成,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 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 为民请命的孟子 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抓住梁惠王渴望民众拥戴的心理,运用比喻的手法,欲擒故纵,化被动为主动,以役民以时、老有所安、幼有所教、君民同乐的理想蓝图打动梁惠王,极力劝谏君王爱民、养民、教民,以实现自己的主张。最终虽难成现实,但其关注民生、为民请命的责任意识,傲视王侯、威武不屈的浩然正气千古长存。 [应用角度] “责任意识”“浩然正气”“得民心者得天下”“迂回的智慧”“贵在得体”等。 云南贫困县花千万元办演唱会被叫停 针对网友质疑云南省某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却砸千万元办演唱会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