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自然山水诗的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自然山水诗的特征

“古代自然山水诗的特征” 初 探 李 金 芬 二OO四年四月 “古代自然山水诗的特征”初探 李金芬 (宣威市教师进修学校, 云南 655400) 巍巍青山,滔滔江水,浩瀚,参天古木,奇花异草,绚丽落日——这一切大自然的美景,万古恒同却又光景常新。它不但构建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而且为人类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那丰富而又生动的创作素材,永不止歇地诱发着人类的审美情感、艺术想象和哲理思考。那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的形象,启迪着人类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那博击长空的雄鹰,让人感受到自身生命的张力;那浩瀚无限的宇宙,让人体悟到一种博大与宽容;还有那湛蓝明净的天空,招引着人类不息的追求和永恒的向往。这一切的一切,让人的精神沉醉于自然的美景这中,进入那物我两忘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你的一切忧思,“一切关于人间的敌人及其阴谋狡计的回忆,就会烟消云散,就会溶化在自由的无限的精神的骄傲意识这中。”(《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四卷)作为以自然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的古代自然山水诗,是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耀着人类艰难的行程。大自然的美景夺人心魄、启人智慧,那作为艺术作品的古代自然山水诗,更是魅力无穷,让人叹为观止。 如何鉴赏古代的自然山水诗呢?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探求其特征,把握其特征,在此基础上方能达此目的。那么,古代的自然山水诗究竟有何特征呢?下面就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的认识: 特征之一:社会性。即在古代自然山水诗中间接地表现出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是:文学的本质就是艺术地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作为古代自然山水诗来说,显然也是文学,虽然它没有直接地描写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但它所描写的自然山水,花草树木,日月星辰等,隐含着或折射着社会生活的内容。自然景物,一旦进入文学作品就具有社会意义。也只有这样,作品才能达到创作的目的,也才具有美学意义。譬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名诗,菊花的形象就与孤傲、清高的隐士生活思想联系在一起,从而表现出诗人厌恶勾心斗角的社会,向往理想的田园生活的社会内容。再如黄巢的咏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里的菊花形象,不是孤傲清高的形象,而是充满了革命幻想、豪迈倔强的形象,反映了农民革命领袖的英雄气概的社会内容。同一题材,就表现不同的社会生活内容,同时,也表现了时代性、差异性的特征。 特征之二:人格化。即古代诗人在观照自然山水时,常作道德人格的联系和象征。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人与自然在广泛的形态上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同形同构”和“感应交流的关系,即自然能够象征、暗示、契合人的道德品质和感情要求;欣赏自然的过程,往往是主体道德观念人格力量寻求客观再现的过程。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构成自然界的美的使我们想起人来。自然美的事物,只有作为人的一种暗示才有美的意义。”(《生活与美学》第11页)就象孔子高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借松柏来赞美人的坚贞不屈的精神美一样,致力于发掘自然山水所蕴含的道德、精神、伦理的价值。在千姿百态的自然现象中寻求表现自我的最佳模式,把喜怒哀乐倾注于山水草木之中,将一片风景视为一片世态人情的折射。再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一首咏梅词,其实是词人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加上黄昏时侯的风风雨雨,环境氛围渲染得冷落凄凉!在此背景下抒写梅花的孤独、寂寞,其实就是写作者的孤独寂寞;写梅花的遭遇,其实就是写诗人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半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清香。其精神与《离骚》中“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一致。读他的这首词,联系他被排挤的政治遭遇,就可以推知该词是他身世的缩影。词明写梅花,实际是写他自己;写梅花的品格,其实就是写他的品格。可以说,梅花的形象,就是他高洁品格的化身。 特征之三:哲理性。即古代诗人在自然山水的欣赏和陶醉中,还因情生理,由感情的愉悦而进入哲学思考。它体现了另一个重要的美学意蕴——宇宙意识的觉醒和探索。 在中国美学史上,与儒家学说相抗衡的道家奠基人庄子,曾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说的就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天地间本是逍遥自由的,有着“上 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能量。《庄子?田子方》,古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表现,没有局限于有限的时空范围内,而是扩大、囊括到整个宇宙,对宇宙之道,终古之美进行了深入的体验和探求。庄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