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建筑论文:教堂建筑形式探究(共3397字).docVIP

教堂建筑论文:教堂建筑形式探究(共3397字).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堂建筑论文:教堂建筑形式探究(共3397字)

教堂建筑论文:教堂建筑形式探究(共3397字) 本文 5世纪以后教堂建筑出现了新的形式,即中心穹窿形式。它仿造古罗马长方形会堂建筑风格,参照早期“巴西里卡”教堂形式,体现出一种宏伟的观念和高超的技艺,风格多以抽象含混为主。教堂通常建成拉丁十字架形式,一座有纵深感的长方形中殿,中厅宽度一般小于10m,高度小于20m,两间短耳堂及一间半圆形的后殿。罗马式教堂主要是在窗、门和拱廊上广泛采用罗马式半圆形拱顶,以一种桶状拱顶和交叉拱顶作为内部支撑。 哥特式教堂是12-15世纪时继罗马式建筑后出现的一种独特的建筑体系。它由罗马式建筑形式演变而来,但在形式和内容上比罗马式更丰富复杂。该建筑形式最先出现于法国北部,是对巴黎附近的圣丹尼斯的加洛林王室大修道院的重建,最初的工程只是为增建一个西立面,用一个前廊将新的立面与原有建筑中殿连为一体。这一看似偶然的工程,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世纪基督教建筑的风格。哥特式教堂仍采用砌体结构,抛弃了罗马式教堂的半圆形穹,代之以线条轻快的尖形拱门,广泛地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劵,轻盈通透的飞扶壁,修长纤细的壁柱,造型挺拔的尖塔和彩色玻璃花格窗。教堂内部形式是拉丁十字(纵长十字),呈东西走向,祭坛在最东端指向耶路撒冷。建筑中厅一般宽,但很高、很长,使得教堂内部导向祭坛的动势很强。教堂内部裸露着近似框架式的结构,将中厅和走廊分开,内部还有许多布局和谐的圆柱。教堂壁上、柱身均饰有形象生动的浮雕。 中世纪西欧教堂建筑是基督教文化影响的结果。教堂建筑的任何一个部分都隐含了宗教精神,昭示着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哥特式教堂的出现,使基督教的深层文化内涵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宗教与建筑的融合更加完美与和谐。教堂建筑在中世纪经历了完美的蜕变。 (一)对太阳的崇拜和对光的追求 最初,基督教接受了古代民族太阳崇拜的习俗,将教堂布局改为坐东朝西,祭坛设在建筑物的东端。中厅末端为半圆形圣所,圣所的前沿布置祭坛,圣所上部多为拱形圆顶。教堂的大门开口朝西,使信徒们礼拜时能朝向东方———耶稣圣墓的所在,同时也是圣殿耶路撒冷的所在。以后教堂大门朝西成为惯例,即使开口不朝向西方的教堂,也把正面叫做西面。中世纪基督教艺术中,对上帝之光或Truelight的追求,成为建筑和艺术的主题之一[2]。在基督教的新约圣经中,基督耶稣被直接喻为照亮人世的光。随着教堂建筑的发展,教堂在形式上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最初的教堂内部阴暗狭小,缺少光线,地下布满坟墓,厚实的石墙,狭小的窗户,半圆形拱门,低矮的圆屋顶,上部以圆弧形拱环装饰,室内形成交叉的拱顶结构,以及层叠相重的连拱柱廊,给人一种肃穆、压迫和神秘的宗教气氛。教堂西立面的增加使得教堂内部的空间增大,高度也逐渐增加。哥特式教堂利用立柱和扶壁将教堂的重量转移到外部的地基上,教堂内部裸露着近似框架式的结构,窗子占满了支柱之间的整个面积,而支柱又全由垂直线组成,几乎没有墙面,雕刻、壁画之类无立足之地。对光的追求是哥特式建筑的初衷,窗户的尺寸大大增加了,从而允许空前规模的采用彩色玻璃窗画[4]。由于彩色玻璃能够依靠光线的穿透而清晰,光线通过图案各异、色彩斑斓的玻璃窗透入,照亮教堂的上部以及整个唱诗班的席位。这一结构设计,使教堂内部不再空空荡荡,而是浴满了光线。神学家认为明亮的教堂应该像天堂一样,从天上射进的阳光,像“神启”进入信徒的心灵。通过圆花窗上的七彩玻璃射入的光线,产生了特别动人的色彩效果,好像圣灵穿过圣母的身体照亮教堂,形成一种飘忽的氛围,使人们忘却现实的痛苦,唤起人们心灵的回应。 (二)基督教的垂直宇宙观的影响 早期的基督教思想中就包含了基督高高在上的观念。上帝与人类立下彩虹之约,雅各梦中见一个梯子,立在地上,梯子的头顶着天,有神的使者在梯子上去下来,耶和华站在梯子上(《旧约?创世纪》)。基督教以天梯的形式将这种垂直系列具体化。垂直的宇宙观促使教堂从低矮向高耸发展。哥特式教堂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教堂的宽与高的比例在1∶3左右,造成一种惊人的效果[5]。教堂建筑室内净空的高度最初一般都不足20m,而许多大型哥特式教堂其内部净空的高度一般都超过30m,有些甚至接近或超过了45m。如夏特尔大教堂净空为37m,亚眠大教堂中厅净空高43m,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中厅高45m。这种向上涌的趋势也表现在教堂建筑的标志性部分即钟塔的高度上,如夏特尔主教堂高107m,斯特拉斯堡主教堂高142m,乌尔姆主教堂钟塔高度甚至达到161m。哥特式教堂的直升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轻巧雕刻的装饰,给人造成一种“非人间”的境界,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体现了基督教垂直的宇宙观观念。基督教把宇宙分为天、地和地下三界,这三界的空间模式是相关联的。在此基础上又分为多重的天界和多重的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