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2017名师面对面)综述.pptx

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2017名师面对面)综述.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古代诗歌鉴赏(2017名师面对面)综述

鉴赏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广义的“表现手法”相当于“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 “ 怎么写 ”。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命题率占90%。 表达技巧 梳理让我们无所适从的、眼花缭乱的术语 虚实相生 用典 融情入景 情景相生 有序化 条理化 清晰化 象征 借物喻人 寓情于景 照应 烘托 衬托 铺垫 白描 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象 征 托物言志 欲扬先抑 过渡 线索 照应 铺垫 层递 白描,渲染 虚实、动静 鉴赏手法 修辞手法 描写 议论 概念地图 抒情 表达方式 篇章结构 叙述 表现手法 首尾照应 伏笔铺垫 抑扬手法 以小见大 借古讽今 衬托渲染 想象联想 借代双关 对偶反复 夸张对比 线索层递 赋比兴 比喻比拟 以景结情 卒章显志 概念辨析 答题模式 直接 间接 象征手法 承上启下 互文顶真 对方着笔 直接 间接 表达方式 间接抒情 抒情 议论 叙述 描写 虚写实写 点面结合 正面侧面 动态静态 白描工笔 直接抒情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远近高低 多觉结合 借典抒情 借古讽今 细节描写 渲染烘托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5种。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一)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考点一:表达方式 【例1】 子夜吴歌·冬歌 李 白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冷针,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评析:本诗用记叙的方式写一位女子“一夜絮征袍”的情事,以表现思念征夫的感情。 (二)描写 用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描绘和刻画。 1.细节描写。 通过对某一场面或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细致刻画,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 【例2】 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细节描写 评析:第三、四两句,撇开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选取了家书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既因“意万重”而感到无从下笔,又因托“行人”之便捎信而无暇细加考虑,深厚丰富的情意和难以表达的矛盾,加以时间“匆匆”,使人总感觉忘了什么,所以当捎信的行人将要上路的时候,却又突然想起刚才匆忙,会不会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这“临发又开封”的细节,刻画入微,与其说是为了添写几句匆匆未说尽的内容,不如说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疑惑和担心。正显出写信人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白描。 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例3】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评析: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风雪夜归图。“日暮苍山远”中“日暮”“苍山”,写时写地,没有过多的渲染。“天寒”“白屋”点明天气和投宿地点。“白”字,准确地写出主人家简陋的茅舍,也没有着力的渲染。“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大概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猜测主人回来了吧。 3.虚实结合。 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某种感情。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即暗写);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具体来说,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一是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像显实境。二是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三是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虚”的方法,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