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沈从文作品中的云南探讨(共5947字)
沈从文作品中的云南探讨(共5947字)
本文
沈从文笔下很多生机勃勃、优美恬静的自然景物常常成为他抽象沉思的触发点,由外到内,由物及心,如此由具象到抽象书写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呈贡春天的田野微风吹拂,绿浪翻银,油菜花萝卜花黄白相间,天云明黄媚人,山色凝翠堆蓝,这种庄严而华丽的景象洋溢着生命气息,沈从文正骑着瘦马踽踽独行,凝思生命与自然,历史或文化的种种意义,一群女孩子骑马从他身边跑过,在打闹中把梨骨打在我身上,却不知道表示歉意,作者将眼前自然景色与人事对照,感到极为痛苦。所谓女性“解放”,似乎只解放了“胃”,而“头脑”却没有解放,“做人无信心,无目的,无理想”,徒具生命的空壳。由此回想起20多年前在酉水见到一个老兵孤独死去,这使作者觉得“这种寂寞的死,比在城市中同一群莫名其妙的人热闹的生,倒有意义得多。……我必须同外物完全隔绝,方能同‘自己’重新接近。”[4]为进入凝思默想的状态,作者需要宁静与孤寂,“我需要清静,到一个对孤独环境里去消化消化生命中具体与抽象”[5],“我实需要‘静’,用它来培养‘知’,启发‘慧’,悟彻‘爱’和‘怨’等等文字相对的意义。”[6]而呈贡乡下优美、恬静的原野,和谐、自在的乡居生活,使沈从文得以远离尘世的喧嚣与扰攘,进入抽象思索的精神世界,对生命的真谛作形而上的探寻,试图重新找回自我。黄昏时湖边竹园里画眉婉转,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声音使自己感到悲哀,虽然觉得自己始终是个“乡下人”,“但与乡村已离得很远很远了”。[7]“我发现在城市中活下来的我,生命俨然只淘剩一个空壳。”[8]看着原野中的一片水塘泽地,一些瘦小芦苇,一株半枯柽柳,一只死兽骸骨,一只干田鼠,而只有沼泽地角落里开着的一丛丛报春花,透露出一丝生命的讯息,是作者感到“生命已被‘时间’、‘人事’剥蚀快尽了”,“生存俨然只是烦琐继续烦琐,什么都无意义”。[9]沈从文之所以从闭塞的湘西闯入都市,本意是为了“多见几个新鲜日头,多过几个新鲜的桥”,[10]使人生这本大书的内容更丰富,在都市拼搏了20余年,实现了理想,得到物质、地位、名誉而成为“城里人”,但在城市里却没有归宿感,“乡下人”那种的素朴、简单与健康的生命形态与自己渐行渐远,丧失了“自我”,生命变得空虚,生存变得烦琐和无意义。作者在这种恬静和谐的大自然中,内心充满焦虑,试图“发现自己,得到自己,认识自己”,“‘吾丧我’,我恰如在找寻中”,[11]找到一个新生的自我。
在沈从文看来,大自然中之万物,无不相契相通,深具神性与灵性,无不深具生命的真谛。“美固无所不在,凡属造形,如用泛神情感去接近,即无不可以见出其精巧处和完整处。生命之最大意义,能用于对自然或人工巧妙完美而倾心,人之所同。”[12]美在自然,美在情感,美在生命,美在神性之中。云南的云素朴,而人的性情也挚厚而单纯。[13]饭后漫步于翠湖边,阳光朗照,举目临眺,看到叶落花谢,清水乱草,而感到“房屋人树,及一池清水,无不如相互之间,大有关系”[14]。在潺潺流水中,无数小鱼小虾,随流追逐,怡然自得,各尽其性命之理;慈姑的小百花,开得很有生气;成双成对的鹡鸰,在豆麦田中一起一伏,充满生命自得的快乐……宇宙万物,生命形式多姿多彩,仪态万方,“耳目所及都若有神迹存乎其间”。[15]而人存身与这万千生命之中,与之相契合,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生命。
沈从文小说中的“云南”
西南联大时期的沈从文小说创作数量大量减少,8年仅发表小说13篇。期间作者曾编《乡村琐事》集,包括写于1935-1946年间的《张大相》、《王嫂》、《乡城》、《笨人》、《乡居》、《主妇》6篇,除发表于1935年的《张大相》外,这些小说取材自居住于呈贡时乡居生活琐事,描写乡居生活的种种人情世态;另外,《虹桥》集中的《虹桥》也取材于云南,也可归属此类。这些小说展现了昆明附近乡村妇女随顺自然、乐天知命的简单素朴而又不乏诗意的一种自在人生形态。如《王嫂》中的王嫂为人性情忠诚而快乐,爱清洁,不浪费,从不偷懒,做事有条理,相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虽一个月只得八块钱报酬,但依然兢兢业业地工作,洗衣做饭、喂鸡喂狗,无不料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得主人一家尊敬。女儿难产死了,她很是伤心,但一想到女儿男人、婆家人的好,心里便有了一丝安慰;敌机轰炸,大家忙着出去躲避,而她则相信炸到自己头上的机会并不多,照例做自己的事;空袭后儿子幸运脱险,使她悲喜交加。她有自己素朴简单的希望:积攒钱回乡下买一亩二分地,儿子长大进军官学校,接一房媳妇,并有十亩地、两头水牯牛的嫁妆并心满意足了。《乡城》中的王老太太虽有30万的家当,那一屋子屯的煤油,三个仓房屯的青盐,几箱子田地和房屋纸契,“对于她似乎不大相干”,“并不能改造她的人生观或生活方式”。[16]《乡居》中70岁的房东老太太,抱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