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三首[优质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词三首[优质课]

课题: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主备人:冯凌云 课型:新授课 审批人: 教学案部分 教学活动思路 【学习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理解、感悟、背诵。 2、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涵。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古诗词朗读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导学 熟读课文。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解决诗词中的重点字词。 二、课堂学习研讨 1.导入:春夏秋冬,四时风光,美不胜收。历代文人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吟咏四季的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三首。 2.出示目标: 3.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解释 (2)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介绍 4.教学三首诗词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一、解题。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二、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世称韩昌黎,作品有《昌黎先生集》。 他在《师说》中。承认“人非生而知之者”,并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合理见解。 三、诵读。 ①自由诵读3遍,把握好节奏、停顿。 ②指名一位学生范读,读出节奏、停顿。 ③齐读。 ④谈谈你读到了什么? 四、赏析。 前两句写景:写早春之景,早春最有代表性的是“小雨中的草色”。用“如酥”比喻小雨,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草因雨而绿,最初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此景描写早春,是再恰当不过。 后两句议论:把“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与“烟柳满皇都”的晚春作对比,突出早春的可爱。满城烟柳,景色也很迷人,但总比不上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 五、自由诵读,背诵。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作品有《稼轩长短句》。 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著名词作有《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二、解题。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夜里走在黄沙岭中。可看作是词的题目。 三、诵读。 ①自由诵读3遍。 ②指名一人朗读,其他人评价。 ③齐读。 四、赏析。 这首词描写农村夏夜景色,很有特点,读一读,说说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景色?(用自己的话描绘一番)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都是极平常的景物,但经过词人巧妙组合,就显得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趣。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在夏夜中用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词上片写晴,下片写雨,场景变化但过渡自然。“蛙声一片”已透出天将有雨的信息;而七八个星、两三点雨,正是天气突变的开端。词人在山道上冒雨前行,旧时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心中的惊喜可想而知。 五、自由诵读,背诵(注意情感投入)。 《秋词》(刘禹锡) 一、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作品有《刘梦得文集》。 二、解题。 刘禹锡《秋词》共两首,刘禹锡的一生坚持改革社会的理想,蔑视和嘲笑那些攀龙附凤的权贵,而遭到权贵们的压抑贬斥。刘禹锡一生坎坷,但也风骨凛然、志向远大,从未妥协与屈服。他不仅用行动,而且用诗歌,留下了光辉印记。带着对诗人的敬佩与膜拜,现在我们就来赏析他的《秋词》。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的作品。 三、诵读。 ①自由诵读3遍。 ②指名一人朗读,其他人评价。 ③齐读。 四、赏析 1.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秋天的感受是如何的? 明确:(传统的悲秋情绪) 萧条、肃杀、凄凉…… 自从战国时楚人宋玉《九辩》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悲秋便成了古代诗文中传统的情调。 2.而作者刘禹锡呢? 明确: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他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抒写了奋发进取的豪情。认为“秋日胜春朝”。 秋色宜人,可以写的很多,但诗人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将传统的悲秋情绪一扫而空。那排云而上的白鹤,引发了诗人的无限情思,也激发了读者的凌云壮志。 五、反复诵读、背诵。 三、教学后记 四、课堂检测(约10分钟) 五、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