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2007-12-7 16:23:18??????阅读725次第一节 稻虫的主要类群 在华南双季稻区,发生的害虫主要有 :
Lepidoptera: Pyralidae: 三化螟 二化螟 台湾稻螟 稻纵卷叶螟
Noctuidae: 大螟 粘虫
Hesperiidae: 直纹稻弄蝶 曲纹稻弄蝶 隐纹稻弄蝶
Satyridae: 稻眼蝶(短角) 稻褐眼蝶(长角 )
Homoptera: Delphacidae: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灰飞虱
Cicadellidae: 黑尾叶蝉 二点黑尾叶蝉 二条黑尾蝉
(大斑) 电光黑尾叶蝉叶
三 化 螟 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
台湾稻螟 Chilo auricilius Dudgeon
二 化 螟 Chilo suppressalis(Walker)
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
大 螟 Sesamia inferens(Walker)
Sesamia inferens(Walker)
大螟成虫与幼虫
大螟 Sesamia inferens(Walker)
大螟为害
褐 飞 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
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
黑 尾 叶 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 (Uhler)
稻 瘿 蚊 Pachydiplosis oryzae (Wood—Mason)
幼虫吸食水稻生长点汁液,致受害稻苗基部膨大,随后心叶停止生长且由叶鞘部伸长形成淡绿色中空的葱管,葱管向外伸形成“标葱”。 2.成虫习性
4)趋光性: 黑暗, 闷热, 无大雨
之夜趋光性最强。
5)交配与产卵:交配次数雄虫1-5次,雌虫1-3次。交配后次晚产卵,以第2、3天产卵量大(80%)。
6)产卵部位:卵块多产于植株上部2、3叶的叶尖部。大于3 块/雌虫,30-180粒/卵块。第2代卵叶正反面分布略同,第3代卵多在叶背面
3.幼虫为害习性
蚁螟侵入为害与水稻生育期的关系:
蚁螟能侵入为害不同生育期的水稻。不同的生育期水稻受螟害,表现不同的被害状:
(1)苗期、分蘖期和圆杆期受害后的枯心苗,
(2)孕穗期的枯孕穗,出穗后的白穗、半白穗和虫伤株
(3)分蘖期、孕穗期和破口期有利蚁螟侵入。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
3.幼虫为害习性
幼虫在植株茎内穿节为害:
?幼虫在植株茎内可穿节为害取食茎内白色柔嫩组织,大量取食前必先在叶和茎节部位作“环状切断”咬断大部分维管束,称为“断环”,不久稻株即出现青枯或白穗,幼虫于“断环”上方取食组织。
3.幼虫为害习性
?幼虫有转株为害习性:
幼虫一生转株1~3次,以3龄转株最盛;每次侵入一新稻株必定造成“断环”。
转株多在蜕皮后不久,以夜间转株多,负叶囊转株方式。叶囊是由幼虫卷合叶尖造成的,幼虫藏身叶囊内,伸出头胸移动,找得新株后,在离水面2~3cm处,吐丝将叶囊固定于叶鞘上,幼虫随即钻蛀,整个过程约需2h。
3.幼虫为害习性
三化螟种群幼虫自然死亡率分析:
?三化螟各世代均以初孵幼虫入侵时死亡率为最高
?中后期幼虫转株死亡率次之;
?影响种群数量的第1关键因素是转株死亡率,而初孵幼虫入侵死亡率次之。
分析:种群发展趋势指数 I = SE · SS·SL · SP·SA ·F ·PF P♀·±NA
幼虫化蛹
老熟幼虫大多蛀食到稻茎基部l0cm以下作薄茧化蛹,化蛹时头部一般向上,少数向下。
?化蛹前老熟幼虫在所处位置上方的稻茎上咬一个残留一层薄膜的羽化孔,成虫羽化后破膜而出。越冬幼虫只在稻桩内化蛹。
1)钻蛀性: 仅食幼嫩的白色组织, 不吃叶绿素部分; 咬成断环, 在断环上方取食为害。
2)转株性:2龄末开始转株, 以3龄最盛, 1头幼虫转株1—3次。 故2龄末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4.化蛹习性
蛹的历期与气温关系密切。早
春越冬代的蛹历期最长,可达
18~20d,而夏、秋间以8~10d
为普遍。
幼虫的化蛹进度和蛹的发育进
度是当前预测上的重要依据。
根据蛹色(复眼的颜色)的变化
(二)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温度
(1)喜温 三化螟各虫期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27.5℃;
卵孵化适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