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民族工业的曲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二第1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预设教学设计 历史文化学院 魏佳瑶 135244 [【课程分析】] 本课时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史专题二的第二节,在前面已经讲述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兴起的背景和时间,也了解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所以在甲午战争后到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本节课讲述民族工业在整个民国时期跌宕起伏的发展历史,它在本专题和本册书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期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有课下的分组预习,对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史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但是对于不同历史时期它的命运背后的原因可能还是理解不够深刻,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一步步分析,理解造成不同时期它兴衰的原因。 [【考纲要求】]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标要求】]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流程】 解读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 创业篇: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13、14岁时到上海当学徒,白手起家。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根据材料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的党和政府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与共产党的信任由此建立。“跟着共产党,这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荣氏企业也迎来了新的生机。 崛起篇: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建福新面粉厂。到1919年,茂新、福新面粉系统共有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兄弟因此获得了“面粉大王”的称号。1916年,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到1918年,盈利额达到22万多元,为1916年盈利额的11倍。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申新各厂自1923至1924年两年中就亏损百余万元,福新厂的产销也从盈余转为亏损。 问题:你从故事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发展篇: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一系列鼓励发展经济的措施,荣氏面粉和纺织再一次大放异彩。1932年,荣氏兄弟控制下面粉、纺织系统在全国同行业民族资本的比重,分别占30.7%、29.4%,“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同时落在兄弟俩的头上。 思考: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荣氏企业发展状况如何?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衰落篇;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荣氏兄弟经营的大部分企业未采取措施向内地迁移,损失惨重。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绽、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军管”劫夺。荣宗敬为逃脱日军胁迫,1938年避居香港,不幸因脑溢血症复发在香港逝世,享年65岁。 八年抗战后,奄奄一息的荣氏集团劫后余生,试图重整旗鼓,东山再起。但继之而来的是同根相煎,中国卷入全面内战之中,再加上美国产品的大量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1946年,荣德生遭到绑架。荣家为了救他,竟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荣德生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完全破灭了。 问题:抗战期间和战后荣氏企业不能续写辉煌的原因有哪些? 新生篇:1949年,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荣氏家族内部出现了大震荡,这一年也是分水岭,荣家由此走向低潮。家族中多人远走海外,资金外流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荣毅仁的父亲荣德生认为“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故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俩决定留在大陆。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而当时的党和政府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扶持,实现了新的复苏。荣德生父子与共产党的信任由此建立。“跟着共产党,这条路我走对了。”荣毅仁曾这样评价他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1954年,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荣氏企业也迎来

文档评论(0)

zzabc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