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泰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解析】讲述
泰州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瑰丽多姿的秋天,再没有什么比红叶更富有色彩、更具欣赏性了。图1示意我国部分能观赏红叶的地区以及10月份红叶的最佳观赏区,读图回答1~2题。
1. 形成九寨沟与栖霞山观赏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大气环流 C. 海陆分布 D. 地形地势
2. 9月份的最佳观赏地是( )
A. 五指山 B. 栖霞山 C. 红叶谷 D. 香山
1、D
2、C
【解析】
试题分析:
1、10月份九寨沟因地形地势海拔高,温度低,可在九寨沟观赏到红叶;庐山相比地势海拔较低,热量较高,在10月份不能观赏到红叶。选D正确。
2、越往北,温度越低;图示阴影区在10月份的最佳观赏区,那么9月份的最佳观赏区应在阴影以北。选C。
【考点定位】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
图2为世界部分区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3~4题。
图2
3. 此时甲地可能是( )
A. 大风暴雪????? B. 晴空万里???? ?C. 炎热干燥??? ?D. 气流上升
?4. 此时( )
A. 北京吹西北风??????????? B. 乙处虚线附近形成冷锋
C. 北京风力大于首尔?? D. 江苏大风降温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3),回答5~6题。
图3
5. 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大沿岸地区湿度 B. 使沿岸地区自然带向低纬延伸
C. 会与寒流交汇形成渔场 D. 洋流强弱与东北信风有关
6. P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是( )
A. 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 B. 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
C. 断层—岩浆侵入—沉积—褶皱 D. 沉积—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热岛效应强度是指城区与郊区的气温差。读我国北方某特大城市2010年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分布图(图4),回答7~8题。
图4
7. 图4中甲、乙、丙三地所在的功能区依次是( )
A. 商住混合区、轻工业区、生态区 B. 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生态区
C. 商住混合区、生态区、轻工业区 D. 生态区、轻工业区、商住混合区
8. 导致该城区6月和12月热岛效应强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人口数量 B. 气候状况 C. 建筑物密度 D. 交通通达度
读图5,回答9~10题。
图5
9. 引起图中聚落空间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候 B. 地形 C. 交通 D. 土壤
10. 图中聚落很快发展成了城市,为了快速合理地进行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应主要借助( )
A. RS和GPS B. RS和GIS C. GPS和GIS D. GIS和GPRS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图6),回答11~12题。
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
图6
11. 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 )
A. 少儿人口数量减少 B. 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C. 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D. 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
12. 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 )
A. 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B. 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
C. 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 D. “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
图7
近年来上海、北京等城市频繁遭遇强暴雨袭击,引发严重内涝,可以说是“逢雨必涝,遇涝则瘫”。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已逐渐被各级政府列入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图7),回答13~14题。
13. 与农村相比,城市易发生内涝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建设加大河网密度 B. 交通发展缩小管网密度
C. 水循环中调蓄功能下降 D. 城市建筑物和绿地增多
14. 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A. 根治城市环境污染 B.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C. 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D. 缓解城市用地紧张
当今世界,一场新的制造业竞争已经拉开序幕:美国力促高端制造业回归、德国倾力打造工业4.0(指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爬坡困难期,不少工厂还处于劳动密集型、规模化流水线工业2.0时代,仅有少部分可算踏入工业3.0时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