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阿昌族聚居区脱贫攻坚的根本措施.docVIP

产业扶贫是阿昌族聚居区脱贫攻坚的根本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业扶贫是阿昌族聚居区脱贫攻坚的根本措施.doc

产业扶贫是阿昌族聚居区脱贫攻坚的根本措施   【摘 要】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主要依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工作,把产业扶贫当作扶贫攻坚战任务来全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2015年德宏州阿昌族总人口3.18万人,占全国阿昌族总人口的80%,通过产业发展,才能顺利实现阿昌族聚居区顺利摘掉贫困的帽子。   【关键词】阿昌族;产业扶贫;脱贫   一、阿昌族人口及分布   阿昌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2015年德宏州阿昌族总人口3.18万人,占全国阿昌族总人口的80%,占全州总人口(127.9万人)的2.49%。德宏州阿昌族主要分布在全州11个乡镇的28个村委会261个村民小组中,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约有2.26万人分布在梁河县曩宋、九保和陇川户撒三个阿昌族乡的25个村委会174个村民小组,占全州阿昌族人口的72%。其中,梁河县曩宋乡涉及9个村委会39个村民小组4400多人、九保乡涉及6个村委会28个村民小组3800多人,陇川县户撒乡涉及10个村委会107个村民小组14200多人。其他阿昌族人口散居在芒市、瑞丽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的部分乡镇。   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阿昌族大多生活在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的半山区(海拔1000米~1500米),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收入,2014年,阿昌族农村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4749元,比全州7152元低2403元,与本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比,梁河县低1524元、陇川县低1313元。据2014年德宏州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统计,阿昌族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4187人,其中梁河县2645人,陇川县1330人,芒市108人,盈江县90人,瑞丽市14人,占全州建档立卡120803人的3.47%,占全州阿昌族总人口的13.29%,比全州高4个百分点。   二、阿昌族产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历史上勤劳的阿昌人以善种水稻著名,水稻的品种多,质量优,梁河地区的“毫安公”,曾号称“水稻之王 ”。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阿昌族已由过去单一的粮食作物种植,逐步改变为粮食作物的种植与甘蔗、茶叶、油菜、烤烟、果蔬等经济作物种植多样化发展的新局面。1980年,阿昌族地区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1992年,户撒乡以发展烤烟作为经济发展的起点,1997年又推广高产新品种“大油菜”,平均每户增加纯收入1000~1500元以上,2005年户撒全乡种植油菜面积达34000亩。户撒乡现已成为陇川县的优质稻米、优质油料作物基地,也是德宏州的草果、板栗、猕猴桃之乡。梁河阿昌族历史上长期缺粮,1980年以后因地制宜,逐步完善实行以粮为纲,坝区以甘蔗为主,山区以茶为主,根据各个村寨自然地理条件,实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推广“杂交水稻”、“杂交苞谷”,并实行多种经营,村民们逐步脱贫致富。户撒阿昌族人民打铁、制刀的技术很高,打制的铁器经久耐用,特别是长刀、尖刀、砍刀、菜刀、剪刀、拒斥镰刀等锋利美观,以“户撒刀”著称于世,颇为附近傣、汉、景颇、德昂等各族人民所喜好。生产的长刀还远销到怒江的傈僳族、临沧的佤族、中甸的藏族地区和邻邦缅甸。改革开放以来,户撒刀曾多次在国内获奖,产品远销西藏、甘肃、青海、内蒙古、四川等少数民族省区及东南亚国家。   三、三个阿昌族民族乡产业发展现状   1.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产业发展情况。2015年,梁河县九保阿昌族乡有耕地面积22173亩,人均1.4亩,其中:水田10423亩,人均0.66亩,旱地11750亩,人均0.75亩;经济林果面积18313亩,户均4.6亩;经济作物面积7414亩,户均1.87亩。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3158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82元,粮食总产量64.89吨,人均占有粮食461公斤,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甘蔗;养殖业以饲养母猪、生猪为主,猪存栏数7137头,大牲畜存栏3223头。   2.梁河县曩宋阿昌族乡产业发展情况。2015年,曩宋乡全乡耕地面积27055亩,其中:水田16479亩,旱地10576亩,人均耕地1.09亩(水田0.66亩,旱地0.43亩)。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1617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3元;粮食总产量9018吨,,甘蔗总产量33563吨;茶叶总产量160.65吨,烟叶总产量620.7吨。全乡种植白花油茶10020亩、核桃4494亩、滇皂荚5951亩,除此之外,小芒丙村的蔬菜,平山脚的葡萄,曩宋村的韭菜,大水平的黑木耳也都初显规模。 “十二五”期间,全乡生猪出栏74961头,牛出栏4687头,羊出栏2491只;家禽出栏33715只。有年出栏肥猪300头以上规模户8户,5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