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茶叶历史地理演变(共4021字).docVIP

浅谈中国茶叶历史地理演变(共4021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茶叶历史地理演变(共4021字)

浅谈中国茶叶历史地理演变(共4021字) 一、唐宋时的发展期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黔州都督府改为黔中郡,牂、应、庄等州均降为羁縻州。这说明在天宝元年以前,这3州一直是经制州,武则天圣历元年(公元698年)还将黔州都督府设在庄州,后来因为唐朝对其的统治力减弱,才改为羁縻关系。虽然当时贵州省北部有好茶,但是也不能说明位于南部的牂、应、庄等州没有好茶。因为陆羽在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才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限于当时的情况,他只考察了贵州省乌江以北朝廷控制很强的经制州,对于南部的羁縻州未能考察是情有可原的。再者,唐代的羁縻州对唐王朝有朝贡及出兵助战等义务,因而牂牁朝贡次数就很多。如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天宝八年(公元749年)等牂牁都遣使朝贡;贞元七年(公元791年)授牂牁首领赵主俗官,原因就是褒扬他年年朝贡不绝;且牂牁从公元791年到公元813年朝贡7次。在这些次数众多的朝贡中,贡品很可能包含了茶叶。因为贵定云雾茶的民间传说《鸟王》中提到,云雾茶是个宝,唐朝时皇帝开始下令向苗家征收贡茶。因此,黔南州在唐代很有可能出产好茶,而且加工成土特产进贡朝廷。宋朝也规定各地的羁縻州都要向中央定期朝贡。据不完全统计,宋代贵州各族统治者向中央朝廷朝贡达70余次,经常朝贡的有牂牁、南宁州等。在这些次数众多的朝贡中,黔南州也很有可能贡茶。 二、明清时的繁荣期 明清时期,东南沿海的移民进入经济相对滞后的贵州,带来了包括茶叶生产在内的先进技术,不少地方茶园出现乔木、灌木、花草3层生态系统模式,茶林间作和茶粮间作等模式,黔南州的贵定县云雾镇等地至今还保留着明清时代于土坎、田边地角种茶树的习惯。这段时期,茶叶在黔南州农副业生产中占有一定地位,各种贡茶相继涌现。据《明统志》记载,当时的贵州府县皆产茶。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副都御使张鹤楼曾视察都匀团山茶区。都匀毛尖明末已为贡品,深受崇祯皇帝喜爱,因形似鱼钩,被赐名“鱼钩茶”。都匀的布依族和汉族的民间传说《都匀毛尖茶》、《熙春和贡茶》等也描述了从明洪武年间开始都匀每年都要贡茶。而明代《贵州通志》则记录了定番州(如今的惠水县)所辖各长官司和金筑司(如今的长顺县)三年一贡交茶税的情况。在清代,贵州省除威宁之外,各县都产茶叶。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所编的《贵州通志》记载,当时的龙里东苗坡及阳宝山产茶,当地人大多加工技术不好,使得茶味不佳,但也有部分采茶芽后进行精加工的,味道不错。现在贵定云雾区的关口寨还保存着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立的一块贡茶碑。另外,《清一统志》记录了独山的苗族以茶为生业。独山兔场镇沟山茶,其细毛尖早年曾作贡品进京,又称为贡茶。还有,据民国《都匀县志稿》记载,在清乾隆年间,都匀的牛场一带有官办茶园。而且都匀的“鱼钩茶”在18世纪末由广东、广西、湖南等地的商贾用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经广州运销海外。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所编的《定番州志》记载,当时的惠水产茶,当地人常常等到“芽老五寸方采制”。清乾隆《黔南识略》则记录了当时的福泉有茶叶生产。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所编的《广顺州志》也记录了当时的长顺生产丛茶。 三、民国时的兴盛期 民国初期,贵定、都匀、独山为黔南州茶叶的主产区。据民国《贵定通志》记载,“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最有名”。云雾山产区主要是仰望一带的上坝、竹林、长寿、排上、山寨、中寨、高寨、石门、关门等十余寨。民国《都匀县志稿》则载,都匀各地都产茶,以水箐山(今团山一带)的茶叶最好;1915年巴拿马赛会曾得优奖,运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1916年《独山县志》记载,高树、苦丁茶、甜茶皆野生,俱不敌园茶,园茶中以高砦(今水岩乡高寨村)最好。1946年贵州省政府曾责令独山县政府购上等高寨茶赠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到民国后期,黔南州茶叶生产更有一定规模,据解放前的中央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湄潭实验茶场调查,年产10t以上的县全省有17个,其中黔南州有都匀、独山、贵定、瓮安4县。5解放后的反复与快速提升阶段 四、20世纪80年代前后的反复与统管阶段 1.茶叶生产表现为波状上升解 放初期,黔南州茶叶生产迅速发展,总产量从1949年的53t上升到1956年的130t。茶叶主要采用手工加工法,有烫、晒、烘、蒸、炒等方式。1954年黔南州拨给都匀县新城区团山茶农生产队水力推动制茶机1台,1957年团山乡购置采茶机。1960年前后由于粮食歉收,茶叶也减产,1961年总产量只有123t。其后外贸部门对茶叶生产进行扶持,支持社队办茶场,扩大茶园面积,全州各县市都有规模较大的国营茶场。1963年都匀茶场购进成套绿茶加工机具,开始机制绿茶。到1966年全州茶叶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