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堂本真教学的实践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思品课堂本真教学的实践研究.doc

初中思品课堂“本真教学”的实践研究 舟山市定海区第六中学课题组( 研究缘起 初中《思想品德》是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的必修课程。新课改以来,初中思品教学领域出现不少优秀教师与经典课堂,但从整体上看,仍需完善,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是教学经受不住现实生活的考验。真实生活充满了矛盾冲突与复杂性,但当前教学仍充满非此即彼的道德判断、应该这样不该那样的伦理分析、爱恨分明的情感选择,经常规避让学生畅所欲言,规避敏感问题,规避教学跳出教师掌控。问卷、采访近百名学生发现,学生多认为“思品课的内容太理想化”、“书本与现实有距离”。 二是课堂满足不了初中生学习思品的心理需求。初中生已初步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价值观,有独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追求个性与自由的需求,在课堂中有强烈的表达真实自我的愿望。然而,以2010年全国思品优质课比赛为例(共32节),这些课堂无一不是教师控制发问权,环节紧凑流畅,却鲜有学生发出个性化的声音,更没有学生对课堂上生成的观点提出质疑、发起辩论,顶级赛事如此,普通课堂可以想象。在百度的“思想品德”贴吧的调查中,来自全国的学生网友多用“无趣”之类的观点俯视本课程的价值与意义,这是课程没有满足学生内心需求而产生的消极影响。 上述不足的存在主要归因于教师的教学出现了“失真”。 一是教学没有立足真实学情,违背了初中生学习思品的心理特点。中学阶段,学生开始学会掩饰真实想法。然而,不少教师刻意追求价值观教育的高度且缺乏平衡三维目标的能力,认为学生“不成熟”、“片面”,忽视、轻视、俯视中学生的观点,有大量自上而下进行灌输、说教的行为,久而久之,学生只说教师想听的观点。学生不能、不愿、不敢说、伪参与的课堂必然失真,失真的课堂必然不足。 二是教学内容与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社会背景相脱离,缺乏真实性。当今教育愈来愈强调人的创新能力与个性培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成绩背后有不少值得思索的社会问题。这些都要求思品教学打开课堂空间,关注社会舆论思潮,及时捕捉新思想、真感受。脱离这些背景,教学就局限于教师观点、书本内容,使课堂与时代趋势、社会思潮产生巨大隔阂而失真,拉开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三是教学设计排斥真实生成,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偏重课堂的外在形式,预设精雕细刻,环节严密繁杂,学生的真情流露要符合课堂设计流程与时间安排,超出预设的想法会被轻易否定、消除,教师“如同驾驶汽车一般霸占在驾驶室,控制速度、方向带领学生们抵达目的地”,教学失真必然远离学生。 四是教学评价导向虚实不清、表里不一。教学呈现两张皮:对外展现“德育为先”、“价值观教育为首”,关门则考试至上,课堂的观点往往被整合成笔记以便应试,学生记住了知识、应试范例,不利于思想的内化提升。 那么,如何使初中思品教学能真实展现初中生生命成长中的矛盾和困惑,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为此,我们进行了实践探索,试图达到以下目的。 一是利于对思品学科教学进行改革,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本真教学”方法,创设思品学科教学特色,提升思品课程的价值与影响;二是利于教师准确定位初中思品教学的价值追求,促使教师把关注点聚焦于学生的真实想法与态度,促进教师对学生品德发展有高度责任感,最终利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本课题核心概念:本真教学。 在中国思想史上,本真是道教名词指大道《辞海》中释义有:犹正道,准则真实情况本来面目犹天性本性质朴。 从哲学维度本真的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教学原初、本真指向者有二一为文化二为人 。研究者向微观本真教学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化教学时空开放化 本课题提出的“本真教学”指以切合学生真实状态以生为以学定教集体个体课题准备阶段(20年月-20年月) (2)课题实践阶段(20年月-20年月)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案例分析提炼相关的教学策略再进行课堂实践有效性。 总结阶段(20年月) 总结成果,并结题报告宣传推广成果继续深化研究课题。 创的情境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 “设置体验的条件”是该类型教学前提,教师的预设要细致全面,提供安全的场所、必要的设备和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预案。 “学生参与”使学生成为真实情境的目击者、亲历者,教师要及时捕捉各种瞬息发生的现象,可携带设备录制音像记录过程。 “探究问题”要确保有充分的时间做探究以防止教学流于形式,使学生有现场体验并高于体验,充分感悟表象蕴含的道理。 由“探究问题”再回归至“设置现场体验的条件”指根据“探究问题”发现新问题、设置新现场、进行新探究。 本类型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本类型还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小类型。 ①现场体验式教学 创设条件,使现场展现学生完全真实的常态,使学生成为事件当事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