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皮肤病的辨症论治.PDFVIP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对皮肤病的辨症论治

很多香港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皮膚病,而且可 在不同季節或時令下發病。中醫一向對皮膚 病有一定的認識,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中醫認識到皮膚病不僅是皮膚局部損害和搔 癢、疼痛等問題,也跟整個人體內部的變化 有關,故此,對皮膚病的病因、辨症、治 法,中醫有其獨特的理 論和醫療實踐經驗。 中醫對皮膚病的病因 中 醫 認 為 人 的 正 氣 不 足 時,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下 降,自然容易生病。自然界的六 氣-風、寒、暑、濕、燥、火, 如果過盛謂之六淫,也稱為邪 氣,可以致病。風可分為外風和 內風,外風是指自然氣候中的 風,太盛可致燥致熱,也可夾寒 夾濕,引致發癢等症狀;內風則 由血虛引起,所謂血虛生內熱, 血熱生風,此為內風;血虛使肌 膚失養而引致皮膚病。寒邪侵襲 人體可致氣血凝滯。濕邪可致津 液運化傳輸功能障礙。燥與火使 津液內虧,臟腑功能失調。 此外,飲食不節、缺乏營 養、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 體質虛弱、血虛風燥、肝腎不 足、藥毒、食物毒、蟲毒、體質 稟賦不足、對外環境或接觸某些 物質有過敏反應等因素,都會引 起皮膚疾病或加重病情。蟲毒所 致的皮膚疾病是指昆蟲或動物叮 咬及螫傷(如蚊、蚤、蜜蜂、蠍 子及蜈蚣等),而疥蟲所致的疥 瘡及癬類疾病,古時均屬蟲毒。 中醫對皮膚病的辨症 要 為 病 者 作 出 全 面 的 辨 症,中醫會觀察局部皮膚的損害 及整體的臟腑氣血盛衰,譬如蕁 麻疹類皮膚病所致的風團,中醫 師可按照皮膚損害局部呈現的顏 色 來作出辨症,呈現白色者稱 為風寒、紅色為風熱,暗紫色則 由血瘀所致,而慢性皮膚病則與 氣虛或血虛等有關。中醫亦會結 合陰陽、表 、寒熱、虛實等因 素作出辨症,如熱症可出現發 熱、口渴、面紅耳赤、小便短 赤、大便乾結、舌苔黃燥,脈數 (即脈搏快速)。若皮膚損害呈現 鮮紅色,可能屬丹毒、毛囊炎等 皮膚病。 風、寒、暑、濕、燥、火 太盛而引發的皮膚病,各有不同 表現。風邪會出現皮膚乾燥、脫 屑、瘙癢;發病部位於頭、頸、 胸部,發病快,消散也快。寒邪 使寒凝血瘀,出現肢冷色青,皮 膚皸裂,腫塊堅實,舌質淡,脈 沉細。熱證的皮膚病,可結合中 醫溫病的辨症方法,判斷病位的 深淺;病在肌膚表面,可出現發 熱、頭痛、口渴及皮膚搔癢等; 若表邪未解,入 化熱出現發 燒、出汗多、口渴甚、小便黃 赤、大便乾結,皮膚潮紅發熱; 如熱毒內陷,可出現發熱、心 煩,意識不清,皮膚大片紅斑、 紅疹,舌紅絳(即舌頭呈現深紅 色),苔少,脈數。若邪熱不 解,會進一步耗血動血而出現高 熱,神志昏迷,說話含糊,皮膚 瘀斑或出現血泡,舌質深絳,脈 數。 中醫對皮膚病的治療 皮膚病的治療方法應根據 局部皮膚損害表現結合全身症 狀,分析病因或機體的盛衰改 變,以便決定中藥內服或外治的 藥方。如風疹、蕁麻疹會有風熱 表證,可內服金銀花、連翹、桑 葉、浮萍、蟬蛻、杭菊花等辛涼 解表。如暑癤、膿皰瘡是由暑邪 引起的皮膚病,可用荷葉、淡竹 葉、薏苡仁、西瓜翠衣、石斛等 清熱解暑養陰之藥。老年陰血不 足引起的皮膚搔癢,可用生地、 白芍、女貞子、麥冬、沙參、玉 竹、鱉甲等滋陰補血之藥。 外用中藥對治療皮膚病有 明顯的療效,如選用地膚子、防 風、白鮮皮、蛇床子、花椒、冰 片等,將這些中藥煎水濕敷或研 成粉末用水或蜂蜜調敷患處,均 有止癢之用。濕瘡還可用五倍 子、蒼朮、爐甘石、煆龍骨、煆 牡蠣等收濕類中藥,用後可使皮 膚患處滋水好轉。皮疹紅熱則可 外敷黃連、黃柏、黃芩、大黃、 梔子、蒲公英、大青葉、紫花地 丁、苦參等清熱類中藥。 除此之外,外用中藥還有 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方,如三 黃洗劑由大黃、黃柏、黃芩、 苦參各等份組成,研成細末,用 茶水調敷,有助治療痤瘡、癤、 膿皰瘡、濕疹等,有清熱、除 濕、止癢的功效。皮膚病滋水範 圍大者,應用三石散由製爐甘 石、熟石膏、赤石脂各等份,研 成細末,用麻油調搽患處以收 濕止癢。有丹毒、癤腫、癰、 結節紅斑、皮疹發紅者,可用 金 黃 散 調 蜂 蜜 或 麻 油 調 敷 患 處 , 其 組 成 藥 物 如 大 黃 、 黃 柏、薑黃、白芷、天南星、陳 皮、蒼術、厚樸、甘草、天花 粉,有清熱解毒、除濕化痰、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 總括而言,中醫認為皮膚 病除因患者的體質、氣血及臟腑 的變化等自身問題外,還需考慮 環境因素對人體的影響,所以分 析病因宜綜合外因和內因,以作 全面的辨症。而皮膚病的治療需 要結合局部皮膚損害及全身徵 狀、脈、舌變化,進行辨症,究 其原因,審因求治,達到治療目 的。 中醫對皮膚病的辨症論治 慢性濕疹 健康情報24 都市日報2006年 10月13日 星期五 本欄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獨家為本報撰寫,逢周五刊登。 撰文: 香港大學 中醫藥學院副教授 沈馮君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603111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