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油膜理论与泵(马达)摩擦副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摩擦副的作用
1、密封作用(防止泄漏)
2、润滑作用
3、承载作用(运动和力传递)
油膜设计是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关键
油膜(厚度)与泵(马达)性能的关系:
1、油膜与机械效率
2、油膜与容积效率
3、油膜与温升
4、油膜与磨损
第六章 油膜理论与泵(马达)摩擦副
油膜与泵(马达)性能的关系:
1、油膜与机械效率
纯液体润滑:
边界润滑:
干摩擦:
第六章 油膜理论与泵(马达)摩擦副
油膜与泵(马达)性能的关系:
2、油膜与容积效率
第六章 油膜理论与泵(马达)摩擦副
泄漏流量
油膜与泵(马达)性能的关系:
3、油膜与温升
适当油膜厚度达到减少摩擦损失和维持热平衡的目的
第六章 油膜理论与泵(马达)摩擦副
油膜与泵(马达)性能的关系:
4、油膜与磨损
适当的油膜厚度可以减轻或消除粘着磨损; 能减轻小于油膜厚度尺寸的磨粒造成的磨粒磨损
第六章 油膜理论与泵(马达)摩擦副
第六章 油膜理论与泵(马达)摩擦副
几种油膜理论:
1、边界膜理论
2、热楔油膜理论
3、挤压油膜理论
4、静压支承油膜理论
5、动压支承油膜理论
6、弹性流体动力油膜理论
第六章 油膜理论与泵(马达)摩擦副
一、边界膜理论
什么是边界膜?
润滑剂在摩擦副的表面上形成的一层厚约0.1μm以下的薄膜.
边界膜有吸附膜和反应膜两大类,
吸附膜又分物理吸附膜和化学吸附膜
第六章 油膜理论与泵(马达)摩擦副
一、边界膜理论
油液中的极性分子吸附在摩擦表面上所形成的膜叫吸附膜.
物理吸附膜: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导致极性分子定向排布,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膜
应用: 常温、 低速和轻载
第六章 油膜理论与泵(马达)摩擦副
一、边界膜理论
化学吸附膜:极性分子与金属表面发生电子交换而产生的化学结合力导致极性分子定向排布,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膜。
应用: 中温、 中速和中等载荷
第六章 油膜理论与泵(马达)摩擦副
一、边界膜理论
反应膜:油液中的硫、磷、氯等元素在高温下与金属表面进行的化学反应生成的金属膜。这种膜的熔点高,剪切强度低,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
应用: 高温、 高速和重载
第六章 油膜理论与泵(马达)摩擦副
一、边界膜理论
添加剂:
油性添加剂(如脂肪酸)有助形成物理吸附膜、化学吸附膜
极压添加剂(含硫、磷和氯)形成反应膜
第六章 油膜理论与泵(马达)摩擦
提高边界膜的强度与减轻磨损的途径
(1)提高边界膜的强度
(2)合理选择摩擦副的配对材料
(3)限制摩擦副的PV值
(4)控制流体中固体颗粒
(5)降低摩擦副的表面粗糙度
二、热楔油膜理论
摩擦表面的相对运动产生的热量导致油膜温升,油膜热膨胀而产生的压力场,压力场使油膜具有承载能力。
热楔油膜理论就是研究在已知的摩擦副几何尺寸、滑动速度和油的物理性质等条件下的油膜厚度与温升和承载能力之间的理论关系。
三、挤压油膜理论
在摩擦表面之间已有的油膜上施加载荷,油膜变薄的同时形成压力场,此压力场的合力可以平衡外载荷力。这种油膜受挤压而产生的承载能力的效果称为油膜的挤压效应。
挤压油膜理论就是研究在已知的摩擦副几何尺寸下,油膜厚度变化与所承受的载荷之间的理论关系。
四、静压支承油膜理论
静压支承的工作原理:
1、一个油压源,一个固定液阻, 一个可变液阻
2、两个压力场产生承载能力
3、实现纯液体润滑
支承面可变液阻充当的功能:
1、支承功能
2、力-位移传感器
3、可变液阻的反馈控制功能
四、静压支承油膜理论
静压支承的设计要点:
1、油膜厚度
2、压降系数
3、确定结构参数
4、根据承载要求确定承载面的结构
5、计算泄漏流量和摩擦损失
6、计算油膜刚度
五、动压支承油膜理论
动压支承的理论:
两个有倾斜的摩擦副之间的相对滑动的造成在滑动面之间的压力场 ,此压力场形成承载能力
动压支承涉及的几个问题:
用雷诺方程数值解可得到压力分布,有压力分布后,压力中心、承载能力、摩擦力、泄漏流量和温升都可以得出。
五、动压支承油膜理论
动压支承的典型应用:
1、滑动轴承
2、带斜面辅助支承的柱塞泵配流盘
六、弹性流体动力油膜理论
弹性流体动力油膜理论:
1、重载、高副接触问题(外部条件)
2、接触面的弹性变形和油液的粘压特性
两种弹流油膜:
全膜理论和部分膜理论
七、液压泵(马达)摩擦副的设计方法
柱塞泵和柱塞马达的摩擦副设计:
1、剩余压紧力(滑靴和斜盘、缸体端面与配流盘)
2、静压支承(滑靴和斜盘、缸体端面与配流盘)
3、边界膜润滑(柱塞球头与球窝、压盘与中心球头、柱塞与缸孔)
七、液压泵(马达)摩擦副的设计方法
齿轮和叶片式泵(马达)的摩擦副设计: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十章零售商店组织结构与人员管理试卷.ppt
- (新)华师版九年级数学下26.2.1_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第1课时)讲稿.ppt
- 第十章论辩的语言技巧试卷.ppt
- 11、江南水乡——周庄(雪)讲稿.ppt
- 11、窃读记讲稿.ppt
- 第十章脑功能监测试卷.ppt
- 11、石拱桥讲稿.ppt
- 第十章农田小气候的改造试卷.ppt
- 服务行业礼仪培训选编.ppt
- 11、小猫刮胡子讲稿.ppt
- 网络数据挖掘中极大k-plex算法与社群简历挖掘的深度探索.docx
- 肝门 - 空肠吻合术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基于10例病例分析.docx
- 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诊断、混合感染及与支原体关系的深度剖析.docx
- 肝细胞癌患者血浆低丰度差异表达蛋白质组解析与临床意义探究.docx
- 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特征及临床意义探究.docx
- 职业因素对女性子宫颈HPV感染率及分型的影响研究.docx
- 2025年河南鹤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与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差异剖析.docx
- 纤维蛋白原: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支架内再狭窄关联的深度剖析.docx
- 联合重组纤维连接蛋白活化异基因杀伤细胞过继治疗肾癌:机制、效果与展望.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