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业卫生监测
马文军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mawenjun@bjmu.edu.cn
2011-12-09
提问
1、医院疾病诊断,需要那几个方面证据?
2、疾病的诊断、治疗,哪个更重要?
不良生产环境
工伤、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
现场调查
环境监测
生物监测
识别、评价
控制、管理
健康教育
改变工艺
加强控制
健康监护
流行病学
调查
良好环境
治疗
康复
健康劳动者
职业卫生监测
职业卫生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以保护和促进劳动者的健康,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工农业生产的顺利发展。职业卫生监测是识别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职业卫生监测,就可以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
职业卫生监测
一、概述
二、环境监测
三、生物监测
四、健康监护
五、总结
概述
(一)职业卫生监测的意义
(二)职业卫生监测的内容
(三)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和健康监护的关系
(四)职业卫生监测在职业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其地位
概 述
监测和检测
监测:surveillance 通过应用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测定有害物质或因素对接触者的影响极其动态变化。其目的在于以监测为依据来改善劳动条件促进劳动者的健康。
检测:detection应用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测定某些物质的含量
概 述
作业环境的评定的中心内容是接触评定。
接触(exposure)是指作业者接触某种或某几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过程;
接触评定(exposure assessment)是指通过询问调查、环境监测、生物监测等方法,对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进行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以了解人群接触某种有害因素的程度 ,为进一步进行危险度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
概 述
接触水平的评估
1、浓度(concentration, C):经各种途径接触毒物的水平,可以以空气、水、饮料及食物中毒物的浓度来表示。
2、摄入量(intake, I)不同途径提供的毒物总量
I=C x a 其中,a为通气量、事物的总量、饮水量
3、摄取量(uptake , U) U = I x Ka (Ka为吸收系数)
4、效应部位的剂量(concentration in effective site , Ceff):真正对机体发生作用的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部位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的量。
5、内剂量: 是机体内化学物的代谢极其转归,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化学或生物参数来估计的体内剂量
化学物质从环境到机体靶分子的过程
概述
职业卫生监测的内容:
环境监测(Ambient monitoring or Air monitoring, AM):作业环境
生物监测(Biologicol monitoring, BM )
健康监护(Health surveillance, HS)
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及健康监护的关系(图)
监测
生物监测
健康监护
环境化学物
机体
排出
(转归全过程)
环境监测
职业或环境卫生中监测的类型
预防措施
环境监测
外接触
接触的生物监测
TLV
健康监护
BEL
预防措施
医疗保健措施
(a)
(b)
(c)
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及健康监护的关系
1、相互联系:
作业环境因而空气监测是职业卫生监测的基本组成部分
生物监测可评价接触者体内的健康负荷程度。
2、空气监测和生物监测属于一级预防三级预防,目的在于改善环境,促进健康;健康监护是二级预防,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病人。
3、三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环境监测
1 定义(空气监测)
2 目的
3 空气监测的类型
4 空气监测的程序
5 皮肤污染的监测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Ambient Monitoring)
环境监测(空气监测)是指系统的有计划的对职业人群所处的不同环境空气进行系列测定,以了解在不同生产环境、不同时间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变化情况,从而估计人的接触剂量,调查职业中毒原因,评价控制措施的效率和效果及制定卫生标准。
环境监测
甲、乙、丙三厂各季节作业场所空气中1,2,二氯乙烷浓度(mg/m3)
厂别
采样点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平均
甲
操作室
8.5
6.5
39.4
5.2
8.3
闪蒸塔
8.1
6.7
7.4
2.2
6.1
泵机
13.9
14.7
42.7
4.4
12.5
乙
操作室
2.9
2.1
6.1
4.1
3.3
闪蒸塔
7.0
3.1
8.5
4.0
5.0
泵机
41.4
22.1
53.9
23.4
50.3
丙
胺化操作室
2.5
2.7
6.8
3.3
3.5
胺化工段
2.4
2.8
2.4
3.2
2.7
脱溶操作室
1.4
1.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机械制图(近机.非机_清华版)第8章_习题试卷.ppt
- 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12讲基因的本质新人教版讲稿.ppt
- 7织物的组成、分类与结构讲稿.ppt
- 第四章芳香烃试卷.ppt
- 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13讲基因的表达新人教版讲稿.ppt
- 第四章非均相反应器试卷.ppt
- 2016届高三文化生活二单元二轮复习专题讲稿.ppt
- 14.3《能量转换和守恒》(新人教版全一册)讲稿.ppt
- 2016届高三文言文复习之断句讲稿.ppt
- 《村里的烦恼也不少》讲稿.ppt
-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开启冠心病精准诊断新时代.docx
- Testin基因:解锁结直肠癌奥秘的关键密码.docx
- 基于SCP框架剖析我国证券业重组:结构、行为与绩效的联动发展.docx
- 视觉感知导向:监督降维算法在可视化中的深度探索与创新应用.docx
- 探寻土地供给差别化调控机制:理论、实践与创新路径.docx
-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操作风险控制:问题与对策.docx
- 声誉资本视角下我国投资银行对IPO企业质量的影响与机制研究.docx
- 银行债权治理与企业资产减值: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剖析.docx
- 阜新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策略:困境与突破.docx
- 国家物资储备制度对稀土产业安全的多维影响与策略研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