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五 西塞山怀古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VIP

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五 西塞山怀古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高中语文 专题五 西塞山怀古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ppt

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西 塞 山 怀 古 刘禹锡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以及诗人所处时代的政治格局。 2、掌握怀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3、结合背景把握诗歌内容与深刻的寓意。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 中唐文学家、哲学家。世称刘宾客。 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 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他被贬谪长达22年, 但却始终不屈。他的诗,内容多抒写内心苦闷,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著精神。风格雄豪苍劲,语言干净明快。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有《刘梦得文集》。 自学指导(一) 内容及要求: 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2、结合书下注释深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把握苍劲悲凉感情基调。 西塞山风光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诗歌大意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濬率领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鼓棹,径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诗歌相关背景 怀古: 自学指导(二)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明确:“下”和“收”字用得好 。 “下”:是指自益州而下,符合历史事实。 渲染出一种浩浩荡荡、居高临下的进军气势,给人以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之感; “收”字,写出了东吴的望风披靡。又预示吴国走向失败的必然命运。?? ?? 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即“收”,何其速也!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2、“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 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 ①?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②对比的手法。???????? ?????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沉、出”写出了战事及结果,细腻传神的点出孙吴政权日薄西山的颓势和溃败的丑态。 感今 自学指导(三) 诗人在颈联中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其中包含对国家兴亡怎样的观点(兴亡的关键因素) ? “ 人世几回伤往事是说人事的变动,山形依旧枕寒流是说 自然景物的亘古不变,两相对照,以终古常在的山形作为那些匆匆交 替、可悲可慨的王朝历史的无情见证。 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来说,山川地形固然有险与不险、利与不利之别,但归根 到底,人事的治乱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实际上蕴含着对于前朝失败教训的总结。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刘禹锡《金陵怀古》 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 包佶《再过金陵》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合作探究: 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参考:以景结尾。往日的军事堡垒,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这残破荒凉的遗迹,便是六朝覆灭的见证,也是分裂失败的象征。后人将会和此时的诗人一样面对前朝的故垒遗迹,在一片秋风芦荻的摇曳之中而伤心叹喟。如此在内容上则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在感情上和前面的“人世几回伤往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背景链接 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 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时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