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2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VIP

2017年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2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五单元 2伶官传序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教学目的;教学导入; 毛泽东曾有一句名言:生子当如李亚子;李亚子指的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他是李克用的长子,小名亚子,幼时体貌出众,而且忠厚沉稳,喜欢独来独往,很受李克用的喜爱。十一岁时便跟随父亲出征作战,得胜后随父亲进见唐昭宗。昭宗见了他,非常惊讶:“这孩子真是长相出奇!”然后轻抚着他的背说:“小儿日后必定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不要忘了为我大唐尽忠尽孝啊!” 因为昭宗对李存勖说了一句“此子可亚其父”,意思是说使他的父亲成为亚军,超过其父,因而得名“亚子”。 ;伶官传序 欧阳修;作者介绍:;一、解题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短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写敬新磨善于讽谏,没有贬词。另三个人都出入宫掖,货赂交行,偶不逞意,即陷人于罪,破家灭族,使后唐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时代背景: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一、感知全文 (一)补充注释 ;8.及凯旋而纳之 及:等到 9.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方:当;组:绳子 10.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匣子装着 11.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意气:气势,指骄傲之气 12.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迹:迹象 13.举天下豪杰 举:全 14.数十伶人困之 困:围困 1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 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二)理解下列词语在句中的用法和意义;5.方 A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B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十里,高万仞 C 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 D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6.盛 A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其非人事哉 C 太后盛气而揖之 D 请其矢,盛以锦囊 7.告 A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B 则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C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D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8.困 A 数十伶人困之 B 天下诸侯已困矣 C 牛困人饥日已高 D 困兽犹斗,而况国相乎 ;9.于 A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C 而皆自于人欤 D 智勇多困于所溺 E 霜叶红于二月花 10.其 A 与其所以失之者 B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 其后用兵 D 何其衰也 E 其真无马耶 11.之 A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B 莫能与之争 C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E 之二虫又何知 F 吾欲之南海,何如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三)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四)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五)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二.分析赏读;(二)、分析3、4段 问题探究 1.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写庄宗失天下的经过,是对“逸豫可以亡身”的说明。 2.第三段和第二段是什么关系?试具体说明。 答:是对照关系。二段正面叙说,三段反面叙说。 3.第四段以问句结尾有何作用? 答:引人深思,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戒人们不 要走历史的覆辙,记住“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 4.(讨论)本文在写作构思上有何特点?;(三)、翻译下列句子: ①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②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四)通读课文,找出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908年 912年 923年 926年;得天下 ------ 15年----盛 失天下 ------ 3年----衰 ;;;名句积累:;附:板书设计;思考: 在一百多年后的北宋中叶,作者重新提这件史实,有何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