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现代汉语语法讲稿.pptVIP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组合歧义又可以分为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两种。 (-)语法组合歧义 1.词类不同。例如: (1)饭不热了。 (2)自行车没有锁。 2.词和短语同形。 (1)刘英要煎饼。 (2)存粮多一点好。 3.结构关系不同。 进口彩电、学习文件;学校医院、奶油面包;他们部队、你们学校;想起来 说下去;生活困难、语音标准 4.结构层次不同。 现代战争小说 一个学生的建议 发现敌人的哨兵 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 没有买票的 (二)语义组合歧义 1.语义关系不同。 (1)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2)开刀的是他的父亲。 (3)汽车运走了。 2.语义指向不同。 (1)他在车厢上贴标语。 (2)我们学校就去了二十几个人。 二、歧义的消除 (-)利用语音 1.轻声。 我想起来了。 2.重音。 他最喜欢游泳。 3.停顿。 没有穿破的衣服 (二)改换词语或改变句式 1.改换句法结构中的某个关键性词语 A参加会议的有三个医院的领导。(有) B参加会议的有三所医院的领导。(无) C参加会议的有三位医院的领导。(无) 2.改变句法成分的次序 A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遭受了水灾。 B江苏的部分地区和安徽遭受了水灾。 3.变换句式 台上摆着酒席。→酒席摆在台上。 台上摆着酒席。→台上正在摆着酒席。 (三)利用语境 1.利用句子内部词语的语义制约 A发现敌人的哨兵。(有歧义) B他就是那位发现敌人的哨兵。(无歧义) C我们在前方不远处发现敌人的哨兵。(无歧义) 2.利用上下文的语义制约 A鸡不吃了。(有歧义) B鸡不吃了,钻到鸡窝里去了。(无歧义) C鸡不吃了,我已经吃饱了。(无歧义) 3.利用交际时具体语境的制约 A.我买了一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B.她已借了一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C.她已买了两件毛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D.她已买了一件皮衣,她又买了一件毛衣。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层次分析法的不足  开刀的是他父亲  鸡不吃了  鲁迅的书  他不吃饭 对深层语义关系以及语用语境条件的分析基本上是无效的 练 习 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从杭州依杭徽公路到黄山 湖笔、端砚和徐悲鸿画的奔马图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使人民群众的生活得以逐步改善 政府号召人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像玻璃似的发亮 劳动者所创造的 第三节 语义关系、语义指向和语义特征 一、语义关系  语义关系是指隐藏在句法结构后面由该词语的语义范畴所建立起来的关系。 小李吃了 / 苹果吃了 吃饭了 / 来人了 (一)动词和名词语义关系的类别 1.施事: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也可用介词“被(叫、让、给)”引进。 小牛在吃草。/杯子被王华打碎了。 2.受事: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也可用介词“把(将)”引进。 小花猫逮住了一只大老鼠。/他把书拿走了。 3.系事:指联系动词连接的对象。 他是学生。/陈伟成了一名画家。 4.与事:指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也可用介词“给”引进。 他们送母校一幅油画。/他还给我一支笔。 5.结果:指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 她在房间里打毛衣。/我们学校盖了一幢教学大楼。 6.工具:指动作行为的凭借物,也可用介词“用(拿)”引进。 你吃大碗,我吃小碗。/王涛用毛笔在写字。 7.方式:指动作行为进行的方法、形式。 明天考口试。/他用蝶泳游完了全程。 8.处所:指动作发生的处所或起总、终点,也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我住二楼。/陈小玉去了师大。 9.时间:指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用介词“在(从、到)”引进。 他回家乡过春节。/我的课请排在星期五。 10.目的:指动作行为发生的目的,可用介词“为(为了)”引进。 他在筹备展览会。/刘玲为考大学在复习。 11.原因:指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也可用介词“因为”引进。 他在外呆了一个月避避风头。/他爷爷因为肺病住了院。 12.材料:指动作行为所使用的材料,也可用介词“用”引进。 他在给青菜浇水。/地板用油漆涂了一层。 13.致使:指动作行为使动的对象,也可用介词“使”引进。 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我们要使环境更加漂亮。 14.对象:指动作的对象,也可用介词“对(向)”引进。 他在教育孩子。/向同学们表示感谢。 (二)语义关系的解释力  同一个动词,与不同的名词性词语搭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 吃面条、吃大碗、吃食堂、吃低保 妈妈在包衣服、 他们在包饺子、外头包牛皮纸、礼品包小包  同一个名词性词语,与不同的谓词搭配也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关系。例如: 买毛衣、织毛衣 打人、来人 二、语义指向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