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2013-201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解析.docVIP

甘肃省永昌县第一中学2013-2014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I卷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梭伦王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梭论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 A.奴隶的反抗斗争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 2.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 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地位 D.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4.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5.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 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C.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产生 6. 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这里的双方最准确的表述应为 A.山地派与平原派 B.奴隶主和平民 C.贵族奴隶主和海岸派 D.海岸派和平原派 7.钱穆认为“春秋到战国,世袭特权推翻,制约经济解放,凝固的定型消失了,许多新的力量都在潜滋暗长,都在迈步向前”。“许多潜滋暗长”的新力量包括 ①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 ②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③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④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迅速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9.商鞅变法中,哪一项措施确立了新型的生产关系,使土地私有成为合法化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10.下列言论与商鞅的思想不相符的是 ①“刑不上大夫”②“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③“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④“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1.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理由是“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商鞅只得黯然离去。这则故事说明 A.变法最终失败 B.变法深入人心 C.民众厌恶商鞅 D.法治代替人治 12. 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 B.新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C.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 D.变法措施得当,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 13.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 C.统一北方 D.阶级矛盾 14.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着当时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的新高度 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统治集团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民族差异大,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 15.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16.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①易服装②讲汉话③改汉姓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