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我国能源消费量的计量分析
一、经济背景分析
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国对于能源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能源问题被不断提升至国家的讨论日程。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能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能否获得有效的能源保障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对各国发展意义重大。鉴于能源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能源的供需情况成为世界各国瞩目的焦点,能源消费问题成为研究能源供需的重要出发点。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费量剧增,2001年突破14亿吨标准煤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预计我国将于2010年超过美国位居能源消费世界第一。面对数目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费量,我国呈现出严重的能源供不应求局面,能源供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近期,我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行动,例如:中国在巴西购买铝土,在智利购买铜,在澳大利亚购买锌,向哈萨克斯坦购买石油,与日本争夺“安大线”等等都表明能源对我国的重大意义。能否保证能源的供需平衡是我国未来的一个巨大挑战,而能源消费则成为此问题的重要因素。鉴于此选取我国能源消费作为分析的对象,分析影响能源消费量的因素,来探究我国能源问题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二、研究目的
面对如此严峻的能源消费形势,在尽量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寻找出巨大能耗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据此研究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的途径,对于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促进能源消费合理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是采用我国自1975年以来33年的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能源消费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三、变量的选取和样本数据
变量的选取
由于本文是对于我国整体能源消费的研究,通过对能源消费理论的分析,人口越多则对能源的需求量越多,消耗也越多,而国内生产总值则是经济规模和活跃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本文选择人口数量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个宏观因素作为解释变量,从总体和宏观角度来分析我国能源消费问题。其中:
EC=能源消费总量(被解释变量)
POP=年底人口数量(解释变量)
P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解释变量)
数据的收集
我国自1975年以来的能源消费数据表
年份
PGDP
ER
POP
EC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能源生产量(万吨标准煤)
年底人口总数(万人)
能源消耗量(万吨标准煤)
2000
7902
138569
126743
146964
2001
8670
147424
127627
155547
2002
9450
156277
128453
169577
2003
10600
178298
129227
197083
2004
12400
206107
129988
230281
2005
14259
229036
130756
261369
2006
16602
244762
131448
286467
2007
20337
264172
132129
311442
2008
23912
277419
132802
320611
2009
25963
286092
133450
336126
2010
30567
312124
134091
360648
2011
36018
340177
134735
387043
2012
39544
351040
135404
402138
2013
43320
358783
136072
416913
注释:1、以上所有数据均是根据中国1987统计年鉴与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进行整合所得。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当年价进行计算所得。
3、能源消费总量包括全国对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及风电的消费量。
四、模型的参数估计、检验及修
4.1模型的假定条件
首先根据以上数据画出散点图,如下所示:
从上图可知解释变量、与的关系都可大致看作线性关系,所以我们建立以下二元回归模型:
此模型应满足以下假设条件:
假设1、解释变量PGDP、POP是非随机的或是固定的,且相互之间互不相关
假设2、随机误差项m具有零均值、同方差和无序列相关性:
E(ut)=0 t=1,2, …,n
Var (ut)= s 2 t=1,2, …,n
Cov(ui, uj)=0 i≠j i,j= 1,2, …,n
假设3、随机误差项m与解释变量X之间不相关:
Cov(xjt ,ut)=0 t=1,2, …,n j=1,2
假设4、m服从零均值、同方差的正态分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