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研究方法——从《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得到的启示.pdfVIP

法学研究方法——从《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得到的启示.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学研究方法——从《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得到的启示.pdf

总25卷 第 l0期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Vo1.25 No.10 2004年 l O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Oct.2004 法学研究方法 从《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中得到的启示 林 淳 (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迪尔凯姆所著的《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在为社会学确立独立研究对象的同时也建立了相应的方法 论体系,从而为社会学成为独立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一定意义而言,法学研究与社会学研究具有同质性,因 此该书为社会学研究所确立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应被法学研究充分汲取和借鉴。 关键词:社会事实;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D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4)1O 147—o5 迪尔凯姆在社会学领域中一重要贡献就是他把 在《社会学方法的准则》一书中以其“准则”处理后 依某一外部特征确定下来的社会现象即“社会事 实”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这不仅为社会学确立 了研究范围,而且由此确立的方法论成为了社会学 研究的有力工具。因而对迪尔凯姆有关理论深人了 解和把握,是深人认识其对于法学研究的作用和意 义的基础,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一 、社会事实的存在 迪尔凯姆首先是这样来找出“社会事实”的,在 社会现象中存在着一定的因自身的明显特征而有别 于其他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对象群。他首先认为社会 现象与自然界的事实是有差异的,在违背自然界的 法则和随之而来的伤害之间的联系是自动的、无意 识的,这不是人为设计的;相反对于社会的法则与违 背这个法则的人所受到的伤害之间的联系是人为 的。某种行为是因为社会谴责它而被惩罚,并不是 因为这个行为本身导致了对于罪犯的伤害。比如, 偷东西并不伤害盗贼,甚至是有益于他 (获得利 益),如果盗贼受到了惩罚,仅仅是因为社会的舆论 是反对盗窃的。? 可见,人们违反 自然规则与社会 规则(如法律规则)的结果是不同性质的,这给人们 设计改造社会与设计改造自然提供了不同研究方法 上的启示。 对“社会事实”与“自然界的事实”进行区别之 后,他进一步对“社会事实”进行了分析和界定。 在这些对象群中,他注意到了一种不管个人是 否愿意接受而必须服从的带有强制性的非个人力 量。这些力量虽然在人们愿意服从时不易被发现, 收稿日期:2004—0r7—02 作者简介:林淳,贵州民族学院法律系教师。 但是只要人们一反抗,它就表现出来。既然这些力 量不是以个人为基础,那它只能是社会的,要么以整 体的政治社会为基础,要么以社会内部的个别团体 为基础。这些力量即社会事实的存在具有集体性, 而非个人独特性。 由此他总结说:“社会事实只是因它有或能有 从外部施及个人的约束力才得以存在,这种约束力 是因为某种特定的强制力的存在而存在。它的存在 不依赖于它在团体内部扩散时表现于个体的形 式”。L21( ”因此他认为社会事实是:“一切行为方 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 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 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 叫社会事实”。 ‘ 弘’ 在确定“社会事实”以后,就必须去认识社会事 实所具有的特点和性质。迪尔凯姆认为当时的社会 科学研究,包括社会学,人们都在以观念说明事物, 而不是由事物得出认识。而且即使人们对事物的表 象是错误的,只要人们认为这一表象对人有益或无 益就行了,以致于人们认为观念也就包含了现实中 全部事物的属性。迪尔凯姆还通过对传统的伦理学 和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证明了这一现象的存在。对 此,迪尔凯姆指出:“如果一些概念尚未科学地定 型,我们切勿使用,这是方法论之所望”。L4 J(p. ’他基 于对这种非科学研究的强烈反对确立了一种从 “物”到观念的认识方法。 经过他对“社会事实”处理后确立的相应原则 和方法,要在实际中得以遵守,还必须有许多细则。 首先必须反对预断,因为“物化”处理中难免有感情 的渗人。“物化”虽使研究者注意到了事实,避免落 148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第25卷 入通俗概念的窠臼,但并没有指导其如何积极主动 的对事实做客观的研究。 因此他认为下一步须主动去寻求客观的研究。 由于科学进程的局限,他认为在确定对象的基础上, 在没有准确认识对象之前,就只能根据事物的外部 现象特点所确定的对象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把符合 这个定义的全部现象收在同一研究中。例如,根据 社会现象中“惩罚”这一特征确定了一门“犯罪学”, 还可以根据血缘关系特点确定一门“家族学”等等。 他还强调这种划分是依据事物的本性,非个人主观 的。而且这种方法是直接立足于现实的,因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