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现代文阅读之表达特色题解题思路(公开课)
文学类文本 教学目标: 1.掌握鉴赏表达技巧的类型、角度 2.规范答题,提高解题能力 “鉴赏文章的表达特色”是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必考点,也是重点之一。 考点风向: 1、鉴赏角度分全篇和局部两种,值得注意的是,高考卷已由过去的对某些句子、某一段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转为对作品整篇的表达特色的鉴赏,即转为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2、在判断“表达特色”时,与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讲求角度单一、明了相比,它要求多角度切入,掌握多种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 考点风向: ①文章某段文字写得很有感染力,请赏析它的表达特色。 ②某段文字描写精彩历来受人称颂,请说说好在哪里? ③某段文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④请指出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分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⑤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⑥本文耐人寻味。请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文章某段文字进行简要赏析。 提问方式: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10《溜索》) 2.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09《上善若水》) 3.“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07《麦天》) 真题展示: 真题探究: 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 ——雷抒雁《麦天》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5分) 参考答案: 语段选取了收割机、麦茬、草香等麦天代表性事物。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描写麦收情景,写出了麦收时节热烈而欢快的场面。画面色彩鲜明,语言上拟声词和叠词的使用使表达生动而富有韵味。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5分)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万丈绝壁垂直而下,驮队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一派森气。俯望怒江,蓦地心中一颤,再不敢向下看。 反思: 从做题情况来看,鉴赏表达特色题学生都能得分,但得分普遍不高,表明还存在一些问题: 1、判断不准。对修辞手法判断得好,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则判断不准。 2、不会多角度切入。拿到一道鉴赏题到底该从哪些角度切入、需要从哪些角度切入感到困惑。常常不论鉴赏的范围,统统都从修辞手法角度答。 3、答题不规范,层次不清晰,拘泥某一点说很多,甚至还有语句不通顺,术语中有别字,如“铺垫”写成“铺堑”,“拟人”写成“似人”。 判断表达特色的角度: 判断表达特色的角度: 1、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 3、描写手法 4、表现手法 5、结构手法(段内结构) 6、语言特色 7、选取典型(具有代表性)环境(场景、事物)(要根据具体内容回答) 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引用。 效果: ①比喻、比拟、借代:生动形象。 ②夸张,对比、反复:强调突出。 ③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音乐美。 ④排比: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富有表现力。 ⑤引用:散文中(增强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涵) 议论文(证明观点,使更具有说服力) (一)修辞及效果: 人物描写(肖像、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细节、衬托或侧面烘托、白描) 景物描写①视角 a、定点观察,注意远近俯仰高低结合; b、移步换景 ②动静: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 ③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相结合 ④点面结合 ⑤虚实结合,联想或想象 ⑥正侧结合 ⑦细节描写 ⑧白描:指紧紧抓住景物环境及人物形象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或景物环境的特征。作用是突出景物或人物特点,简洁传神。 (二)描写手法: 艺术技巧:主要从象征、衬托、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联想想象、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借古讽今、对比、讽刺、铺垫、照应等角度考虑。 (三)艺术技巧: (1)用词的角度: 叠词:①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 ②强调作用 书面语:典雅,有文学韵味 俗语歇后语:通俗形象,质朴生动。 拟声词:生动形象 (2)造句的角度:整散结合,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