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富有个性的学习
案例与反思
富有个性的学习
阳城蟒河镇盘龙完小 顾正仲
[片断1]放手后的殊途同归
我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课前已布置学生准备好学具。上课铃声响了,早已站在讲台前上课的我却无法上课,因为学生们正兴高采烈地玩着学具。如何是好?如果此时强行让他们放下手中的学具,按照我的教学程序来进行教学,学生肯定意犹未尽,还会偷偷摸摸地玩学具。不如索性让他们玩个痛快吧!同时我向学生提出了要求:玩时要留心观察,然后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短暂的2分钟过后,学生最初的新鲜劲儿已经过去,而问题的答案也找出来了:(1)我发现可以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2)我发现圆柱的体积和由它转化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相等的。
学生们的第一次动手操作虽然只发现了这两点,但已足矣,这已经为第二次操作提供了研究的方向。接下来,我把问题的难度提升了一点,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圆柱和由它转化后的长方体有什么联系?
再次操作后,学生的收获颇丰,纷纷举手要发表自己的意见。此时,合作交流就成为必然之举。学生共取得了三大类有价值的发现:
A类如图1:
(1)长方体的宽等于圆柱的底面半径;
(2)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
(3)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4)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
(5)因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半径×高等于Ⅱr×r×h=Ⅱr2h;
(6)圆柱的体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
B类如图2:
(1)长方体的底面是圆柱侧面的一半;
(2)长方体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
(3)长方体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4)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底面半径;
(5)因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圆柱底面周长的一半×高×半径等于Ⅱr×h×r=Ⅱr2h;
(6)圆柱的体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
C类如图3:
(1)长方体的底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底面半径;
(2)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
(3)因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圆柱的高×半径×底面周长的一半等于h×r×Ⅱr=Ⅱr2h;
(4) 圆柱的体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
反思: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发现可谓全面,推导可谓严密。学生的精彩表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殊途同归,得出圆柱的体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
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好的教学效果?我想原因在于我针对当时的实际教学情况,顺势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玩,这样做既符合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又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极为高涨。经过第二次动手操作之后,学生急于想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这时候合作交流已成为他们的需要,他们经历了知识的获得过程,经历了思维的形成过程,主动探究,真切体验,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交流,在交流中成功。从不同途径都得出圆柱体积计算方法。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采用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设了自主探索的舞台,尊重学生需要,把课堂主动权给了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论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教师都不应生搬硬套,而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适时引导学生去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才会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片断二]急性“抢答”出精彩
在一节“工程问题”的练习课上,我出示:修一条路,甲队独修需10天,乙队独修需12天,丙队平均每天修52米。如果甲队与乙队合修4天,那么就剩208米没修完。如果三队合修,几天才能修完这条路?(同学们都沉浸在思考、演算中)
生1(突然举手抢答,怯生生的有点害怕):答案是4天,不知对……
师:这道题答案就是4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用208÷52求得的。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1:甲队与乙队合修4天后所剩208米由丙队来完成,而丙队平均每天修52米,所以丙队修208米需要用208÷52=4(天),这4天正好与甲队、乙队先前合作的天数相同,所以如果三队合作,需要4天完成。
师:多么独特而新颖的想法!
反思:善待学生的急性“抢答”,呵护创新
从新的课程理念: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课堂上学生急性回答,是学生积极、主动、敏捷、新颖和独特性的表现。教师要给予细心的呵护,允许学生凭机智回答问题。即使出错,教师也应保护学生的自尊,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也许学生的急性“抢答”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