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

幼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指导 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高级讲师 魏敏 一、我们想做些什么研究 一位研究生在学期结束后所作的研究报告中曾经谈到自己的感受时说:“这一研究(指他自己应课程要求刚刚完成的一项小型的质的研究)使我第一次感觉到学术和生活是如此地贴近,而每个人的经历又都是如此地精彩。它使我深深地被这一研究方法和它所体现的人文和平民精神所吸引,并让我对自身的许多自我固有的观念进行了反思。我第一次感到,做人与做学问竟可以如此的统一。” (一)什么是质的研究 1.科学研究的领域划分 (1)科学研究的含义 客观主义(或实证主义)观点:“科学研究”是以系统、实证的方法获取知识的一种活动,使用实验、观察、检验等方法对客观现象进行研究,保证所获得的知识是真实可靠的,其判断标准是客观事实与逻辑法则(袁方,1997、4)。 主观主义(或解释主义)观点:人具有自由意志,人的行为是无规律的、无法预测的,社会历史事件都是独特、偶然的,不存在普遍的历史规律。因此,对任何社会不能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只能以人文学科的主观方法对具体的个人和事件进行解释和说明。科学家不是通过寻找真理和本质、而是通过获得知识来理解自身和人类社会的。 折衷主义观点:既承认客观现实的存在,又强调主观理解的作用(被称为“理解社会学”德国马克斯·韦伯)。目前很多社会科学家也都采取这种态度。一方面,他们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后者含有社会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社会事实最终必须归结为可以被理解的事实;但另一方面,他们又认为,社会行为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寻的,研究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找到这些“规律”。但是,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中的“规律”都是有条件的,都受到一定时空的限制,适合宏观层面的“规律”不一定适用于微观层面。我们在使用理解的方法对这些“规律”进行探究时,一定要首先限定其时空条件和抽象层次,在特定的范围内讨论问题。 2.科学研究的领域划分 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领域将知识分成自然的、社会的和人类思维的三大类别,与此对应的研究领域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如物理、化学、数学、生物学、电子力学、光学等,其目的在于认识自然规律,为人类征服自然开辟道路。(《辞海》第2134页) 人文科学:是有关人类思想和文化的学科,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学科的总和……人文学科构成一种独特的知识,即关于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如建筑学、美术、舞蹈、戏剧、历史、语言文学、音乐、哲学、神学等。 社会科学:主要是指对人类关系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领域,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法学、宗教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历史学、护理学等,其任务是阐述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二)质的研究 根据质的研究领域内两位权威人物林肯(Y·Lincoln)和丹曾(N·Denzin)的观点(1994年),质的研究是一个跨学科、超学科、有时甚至是反科学的研究领域。它同时跨越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多重面相和多种焦点的特色。 1.质的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 (1)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①质的研究必须在自然情景下进行,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 ②研究者本人就是一个研究工具,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对象有直接的接触,了解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③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整体的、关联式的考察。*互动关系 *阐释的循环 ④研究成果以文字的形式(而不是数据的形式)呈现,研究报告多用文字表达,辅以图表、照片和录像等。即使采用统计数据,也是为了描述社会现象,而不是对数据本身进行相关分析。 (2)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 质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做“解释性理解”或“领会”,研究者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因此,研究者需要在自然情景中进行,研究者需要对自己的“前设”和“倾向”进行反省,了解自己与被研究者达到“ 解释性理解”的机制和过程。除了从被研究者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和知觉规则,研究者还要了解自己是如何获得对对方意义的解释的、自己与对方的互动对理解对方的行为有什么作用、自己对对方行为进行的解释是否确切。 (3)研究是一个演化发展的过程 ①质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过程。 质的研究是一个对多重现实(或同一现实的不同呈现)的探究和建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研究者和被研究者双方都可能会变,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会变,建构研究结果和理论的方式也会变。因此,质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演化的过程,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