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政治组柴欣文化生活第四课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
*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zxxkw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河津第二中学 政治组 柴 欣 1、新课标要求: 解析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2、知识目标: 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3、能力目标: 树立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思维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学习重点】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学习难点】 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学习目标: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图片(四) 图片(五) 图片(六) 图片(七) 图片(八) 情景导入: 那些只属于我们的“回忆” 身为一名河津人,你们是否可以准确的说出它们的名字,是否可以讲讲那些只属于我们河津人的“回忆”? 图片一和二反映的是我们河津民间社火。河津民间社火流传至今的主要有: (1)转灯(转灯表演由训练有素的几十或近百名表演者各持一架灯,身穿马童装,头扎英雄巾,佩戴马钤,劲吹口哨,碎步曲折行进。前面有火球向导,后有锣鼓断后,其场面浩大壮阔、灯光绚丽辉煌。远看如银河泻地,更为壮观。表演转灯红火的有北方平、马家堡、李家堡以及芦庄村等。) (2)冰山(城北村独具。系城北村一位民间工匠所创。冰山的制作颇为费工,必于每年春节前,先构筑一座高八九尺、长两丈许的木质山型,其骨架用麻布包扎,然后将其倒置,往上泼洒颜色水(专用城南莲花池的浓碱水),并在离山架不远的四周,各安放一台大风车,由20几人连夜轮番煽动,将气温下降使泼上的碱水当即层层结冰。成形后,倒置过来,进行整形,再饰以松枝柏叶、亭台楼阁。其成品酷似山形,质地如玉,玲珑剔透,用大车拉载(今用汽车),供人观赏。) (3)花鼓(图片一反映的是花鼓。河津花鼓分“硬槌子花鼓”和“软槌子花鼓”。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挎鼓于腰间左侧,用木制鼓槌敲击,左右手各一;后者挎鼓于前胸,右手使用皮条缠制的软槌,左手仍用硬槌。) (4)高跷(图片二反映的是高跷。本市特有一种跳跃腾越的高跷,由男子踩扎,北方平铁炉巷独具。踩高跷者,或跑跳,或翻身,或跨越障碍,或摆成立体造型,动作强悍,奇险动人。) (5)龙灯(其制作及表演国内鲜见。龙体由竹材扎成,粗约两抱,由约十五节(龙头、龙身)相连而成,长约十六七米,体内置烛灯,体肚下竖若干木条用以持举,由数十人表演。表演者或趋走、或小跑,龙体随之可弯曲、可上下。远观最有风趣,恰如活龙活现。全套表演还配以虎灯(由六七人表演),名曰“龙虎”。虎尾为竹子制作,粗长灵活,可甩动。) 图片(一) 图片(二) 图片(三) 图片(四) 图片三是河津真武庙,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城西九龙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4年6月10日,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建筑。真武庙(明清时期,亦即玄武庙),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城区三里许的西北隅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其状如龙,故俗称九龙庙、九龙头。真武庙居势高峻,三面临空,形状似岛。又因岗头遍岭是青松翠柏,紫的清幽,故远在清乾隆以前就有“卧麟岗”之称。清咸丰十一年,崇文社王照离等人在创建崇文阁、纯阳洞时方题名“麟岛”。早在宋元以前,紫金山麓紧连的九个山头均建有大小不等的庙宇,即禹王庙、雷公庙、八仙庙、药王庙、真武庙、山神庙、帝君庙、三皇庙、天神庙等。随着时间的变化,多数庙宇倒塌圮毁,惟独九峰之中最大的建筑群—真武庙尚存。由于庙址宽敞,后人便陆续把损毁的庙宇又先后迁建到了真武庙的山头上。这样以来人们就把真武庙俗称为九龙庙延袭至今。 图片四是薛仁贵寒窑。薛仁贵寒窑位于山西河津市修仁村外(今山西省河津市修村)。这孔坐东向西,长、阔、高均不过3米多的土窑,传说是薛仁贵与柳英环夫妇当年住过的地方。窑内的土炕、灶迹,为明末清初时重修。寒窑中,有一洞为白袍洞,因薛仁贵为将时被称为白袍将军而得名。洞内塑有薛仁贵及妻柳氏坐像两尊,为后人怀念而奉祀。 图片(五) 图片(六) 图片五是河津的蒲剧。这是山西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白蛇传》。亦演眉户。另有西王村演“小花戏”(亦称“花鼓戏”,“花鼓后场”),角本多系群众口头创作,故事短小,朴实生动。演唱时不用丝弦仅用打击乐如小战鼓、大锣、苏钹、中钗、“狗娃子”伴奏。有一锤子、二锤子、三锤四锤五锤七锤、齐茬等点。剧目数十种。代表剧有《驴银匠》、《卖绒绒》、《卖黄瓜》等。 图片六是河津干板腔。俗名“撂干嘴”,1973年被中国曲艺协会山西分会正式列为新的曲种。干板腔发源于汾北沿山一带村庄,本属人民群众上山取炭砍樵时的口头创作,后来渐渐引入“社火”表演,以至登上舞台。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