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为了寻求真谛——读本源先生《历史学理论·方法论发凡》.pdfVIP

为了寻求真谛——读本源先生《历史学理论·方法论发凡》.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了寻求真谛——读本源先生《历史学理论·方法论发凡》.pdf

为了寻求真谛 读本源先生《历史学理论·方法论发凡》 张 智 2006年 1月。连日阴雨间隔,使隆冬时节的 上海,更显湿冷难耐了。一天上午,也是阴雨霏 霏的日子,我从校门西侧的邮局,取回了一个纸 箱邮包,那里面存放着本源先生的压卷大作《历 史学理论·方法论发凡》的手稿,拎在手上感觉沉 甸甸的,份量很重,很重。我之所以不堪重负,主 要不是体力的承重而是精神的负担,先生嘱我为 他的书写序,在发怵与惊恐之后,我清醒地意识 到了一份责任,在那里需要学术链条的赓续,更 需要精神传统的衔接;又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情 怀,在那里有太多的挚爱,太多的期盼?? 我正这么想着,不觉思绪一下把我带回到上 个世纪 40年代末。 1949年,对于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而 言,这的确不是一个普通的年份。对于本源先生 个人来说,更是他的人生重大转折的开始。是年 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远在大样彼岸留学的 本源先生闻讯,欢欣鼓舞,随即毅然中辍学习,返 回祖国,投身到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洪流 中。 新中国的前进步伐,像飞速转动的车轮一 样,带动了祖国的各行各业,也带动了已任西安 师范学院(即现在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的本源 先生。从那时开始,本源先生即以历史学理论与 方法论作为自己毕生的主攻方向,并很快地在中 国古史研究的实践中得到了运用。1956年,《历 史研究》第6期刊出了本源先生的长篇论文《论 殷代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这篇论文发表在 1956年,距 1954年刚创刊 的《历史研究》才两年。《历史研究》在当时史学 界拥有至高无上的学术地位,在该刊发表文章殊 为不易。建国后,在苏联史学及其影响下,国人 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解读中国历史,本 源先生亦立意于此,他的论文在那时颇为出众。 这篇论文发表时,正值本源先生的“不惑”之 年,他以其文释中国古史之“不惑”,不管怎么说, 一 分耕耘,总有一分收获。1957年,在人生旅途 上,本源先生却真的遇到了“不惑”:一个热爱新 中国、全身心投入新中国文教事业的人,被错划 为右派分子。 1978年。本源先生的错划问题得到改正。虽 时已近花甲之年,但却是他学术人生中的新起 点。从此,本源先生像一个年轻人那样,焕发出 青春般的活力,精神抖擞,奋发工作;他老而弥 坚,志存高远,即使到了耄耋之年,也从不放弃他 毕生的追求,为了寻求真谛,分秒必争,竭而不 舍,终成大著。不知是哪位名人曾说过这样的 话,夕阳的余晖使一切显出醇美。不是吗?本源 先生的晚年,既反映了获得精神解放的那一代人 共同的心态,也展示了作为历史学家他个人的绚 丽色彩,宛若醇酒,清香不绝;他在夫人的精心照 料下,墨香不绝,晚年的人生充满了一种诗意的 美。 本源先生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一鼓作气工 作了近二十年,硕果累累,成为他个人学术生涯 的“黄金时代”。为寻求真谛,他从以下几个方 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出击”。 一 、马克思主义研究 首先要说到的是,像本源先生那样,深谙马 克思主义经典文献,深知西方学术源流,又有深 128 史学理论研究 2007年第 2期 厚的国学根底,集三者于一身的学人,在当今也 确实是凤毛麟角了。 马克思主义研究是本源先生的学术之魂。 他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探究,关于马克思 主义唯物史观的探究,关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 的探究,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译的探究 等,不论是宏篇大论,还是琐细{豆仃,皆成佳作, 在当时的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源先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包括他对马克 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我个人认为,在丰厚的马克 思主义的遗产中,也有宏富的史学遗产,正如马 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E.P.汤普森所说:“马克思主 义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就是历史学”。于是,研究 马克思 主义 的历史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 论,马克思主义史学诞生后的历史进程,成了他 史学研究的题中之要义。 1983年正是中国史学理论勃兴的年份,本源 先生以其《一个半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史学对资 产阶级史学的批判和胜利》(《陕西师大学报》 1983年第 3期)的长篇大论见世,揭示了马克思 主义史学自1845年以来近一百五十年的发展历 程,并预言,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全面建设 必将取得巨大的胜利”。这二十多年的情况,已 部分地验证了他预言。 本源先生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研究, 更卓见其探索与求真的历史学家的品格。他写 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的基本论题》(《史学理 论}1987年第 4期),就马克思当年所揭橥“自然” 与“必然”的问题,作出了颇具深度的解读。对 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认知,是强调历史的客 观规律性(科学的解释)还是强调人是历史的主 体性(人道的解释),两者究竟是互相排斥还是 可以兼容?这真是一个令学者困惑的“历史之 谜”。本源先生在经过详细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