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法一: 切入本质,提升对概念的理解
专题一:对液体压强公式的拓展理解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或者,液体可以把来自某一方向的压强不折不扣地向各个方向传递。而非流动性的固体不折不扣地传递的是力。
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在1648年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封闭的木桶内装满水,从桶盖上插进一根细长的管子,他从阳台上向管子中灌水,只用了几杯水,桶就被撑破了.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专题二: 对浮力本质的理解
浮力是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上托的力。原因是液体受到重力。所以,只要物体有浸入液体中的部分,侵犯了液体,液体就会反抗,物体就会受到浮力。侵犯的体积越大,被反抗的力量越强。当然,对于气体也一样。
几个不等式:液体≠水、 排开≠排出、 排水量≠V排 、浸在≠浸没
300
1 .物体B对水的压力前后变化了多少?本质是什么?
2 .水对容器底压力增大了,还是减小
了?为什么?
3N
12N
9N
1 .物体B对水的压力前后变化了多少?本质是什么?
2 .水对容器底压力增大了,还是减小
了?为什么?
2.5N
15N
12.5N
专题三: 对排开液体体积的理解
为了说明问题方便,我们先起一个名字:物体在液面以下的部分叫V排
V排=?
V排=S×Δh
V排=?
哪一部分是V排?
V排=?
V排=S×Δh
?
S2
S1
物体移动的体积,等于面积差与液面变化的乘积。
物体移动与液面移动距离的和,与物体面积的乘积,等于容器底面积与液面变化的乘积。即V排的变化。
V排的理解
关于排开液体体积的处理:只要在液面以下部分就是V排,而不管是先有物体还是先有液体。
5.如图所示是小玥同学在科技活动中制作的浮力秤示意图,可用它称物体质量,大筒底面积是小筒底面积的1.2倍,小筒底面积是10cm2,高为20cm,不装物体时浸入水中的高度为8cm。问:
(1)不装物体时浮力秤受到的浮力
是多少?( )
(2)这个浮力秤的最大读数
是多少?( )
(3)如果把读数刻在大筒上,
最大读数到零刻度线的距离
是多少?( )
(g取10N/kg)
0.8N
1.2N
10CM
另辟蹊径:
浮力和压强联系
2?gSS1S2/9( S1-S2)
1.7
12
8
800
1500
100
9.在弹簧秤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水的水槽上方某一高度缓慢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水槽的底部接触为止,水槽底面积400cm2。如图所示,是下降全过程中弹簧秤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线。
圆柱体下降的全过程中重力
做的功 J;
圆柱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受
到的浮力 N;
圆柱体的密度 kg/m3
圆柱体的底面积______。
答案:1.08;8;1.5×103;400/3
Δh
7.5cm
h1
3cm
h2
5cm
假设液面高度不变
Δh′
Δh′=(h2-h1)SA/(S容-SA)
F1=GA
F2=GA-F浮
F3=GA-F′浮
解题过程:
F1=GA
F2=GA-F浮
F3=GA-F′浮
F1-F2=F浮=7.2N
VA=ΔhS容=7.5cm×80cm2=600cm3
hA=VA/SA=600cm3/60cm2=10cm
F浮=ρ液gVA
ρ液=1.2×103kg/m3
Δh′=(h2-h1)SA/(S容-SA)=6cm
F2:F3=(GA-F浮):(GA-F′浮)=5:8
GA=16.8N
ρA=GA/gVA=2.8×103kg/m3
F′浮=ρ液g(hA-h露)SA
=1.44N
h露=h2-h1+Δh′=8cm
VA=Δh1S容=7.5cm×80cm2=600cm3
(2cm+ Δ h2 )SA= Δ h2 × S容
Δ h2 =6cm Δ V2=6cm/× 80cm2=480cm2
另解:
1.25×103
解释一:
问题一:图1中,如果容器是溢水杯,玻璃管内加入V水后,内部水面A距溢水杯的距离变大吗?
问题二:图2中,直接往容器中加水后,玻璃管内部水面A距容器底的距离变大吗?
解释二:
假设加入水的体积为V
解释三:
由此可知,解释二中的结果不是偶然的。等效成玻璃管内外都洒了同样厚度的一层水。
解释四:
G管不变,V排不变;又因S小不变,所以液面高度差不变,外水面升高,则内水面也升高。
方法二: 抓住共性,找出不同题目的内在联系。即多题归一。
专题四:不同漂浮状态所对应的V排及液面的变化问题
方法二: 抓住共性,找出不同题目的内在联系。即多题归一。
可知A的重力
可知B的重力
2.4× 103
专题五:力的比值和力的差值问题
方法二: 抓住共性,找出不同题目的内在联系。即多题归一。
90N
2m
30N
9: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01、02、生化分析仪作业指导书.docx VIP
- 2025中国银发人居发展报告.pdf
-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钢结构设计与施工.pdf VIP
- 成都巿国有企业监事会业务工作规范.doc VIP
- 汽车学会-2023汽车智能座舱分级与综合评价白皮书.pdf VIP
- 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识不强的自查自纠报告三篇.docx VIP
- 办理出入境证件函(国家工作人员办护照用)(标准模板).pdf VIP
- 2025年新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英语 四上Unit 5 The weather and us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pdf VIP
- 第十一章 第四节智力的发展(课件)《普通心理学》(人教版 第二版)同步教学.ppt VIP
- GB_50203-2011_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