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对比.docVIP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对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对比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 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对比 刘雅普1,2,侯秀伟2,吴广良2,夏 虹3(1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广州市 510515;2漯河市骨科医院,河南省漯河市 462300;3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广东省广州市 510515) 引用本文:刘雅普,侯秀伟,吴广良,夏虹.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4):6541-6548.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4.001 ORCID: 0000-0001-9954-4785(刘雅普)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是外科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手术方式,大量的临床研究报道了其优良的应用效果,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长期临床随访显示其可有效解除疼痛及良好融合效果,但是其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广大学者们的关注。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其作为治疗颈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新兴技术,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该技术的初衷是为了切除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同时保留椎间高度和关节活动度,理论上讲,关节活动度的保留可以缓解临近节段的退变速度。 摘要 背景:通过前期的临床随访研究发现,前路颈椎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速度要快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相较于前路颈椎融合可以保持良好的置换节段活动度,是否置换后邻近椎间盘的应力情况与融合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目的:对比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分布情况。 方法:选择1 名30岁健康男性志愿者,人工颈椎间盘和颈椎前路钢板实物进行薄层CT扫描,通过Mimics 10.01及Geomagic Studio.v11软件重建出三维图像,将以上三维数据导入Abaqus 6.9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赋值、应力分析。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模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及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在相同的预载荷条件下,前屈、后伸、侧屈等运动状态时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明显大于正常人相应节段椎间盘应力;而人工椎间盘植入后与正常人相比,在前屈、后伸、侧屈等运动状态时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组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相比较,融合组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的应力较置换组增大10.3%-51.6%;③有限元分析方法发现,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大于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相较于传统前路减压融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可能将更好地发挥其对邻近节段椎间盘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数字化骨科;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邻近节段应力;有限元分析 主题词: 颈椎;椎间盘;应力,物理;有限元分析;组织工程 基金资助: 河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6A320076) 缩略语: 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 Comparison of stress distribution of adjacent segments after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 versus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Liu Ya-pu1,2, Hou Xiu-wei2, Wu Guang-liang2, Xia Hong3 (1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15,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2Luohe Orthopedics Hospital, Luohe 462300, Henan Province, China; 3Guangzhou Gener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Military Area of Chinese PLA, Guangzhou 510515,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Previous clinical follow-up study showed that disc degeneration of adjacent segment after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