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综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 )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C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 A 子何恃而往?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才是举。 D 尔何知? B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蚓 无 利 之爪牙,强 之 筋骨。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①用“之”使定语后置。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用“……之……者”的后置。 6、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欲与亚父。 ④、中心词+数量词 5、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③用“……者”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思考:“之”可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也可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区别是什么? 区别:“之”前后词语的词性。 句读(名词,作宾语)之不知(动词),惑之不解 石(名词)之铿然有声者(形容词),所在皆是也。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D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当堂训练 种民:租田种的人 当堂训练: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君何以知燕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豫州今欲何至? 5、以为莫己若也。 宾语前置 宾前 宾前 定后 宾前 六、课堂小结 定语后置规律总结: ①用“之”使定语后置。 ②用“……之……者”的后置。 ③用“……者” ④中心词+数量词 总结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句式的标志。 宾语前置规律总结: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4.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状语是专门修饰谓语动词的,谓语动词的位置是相对不变的,在文言文中状语的位置在谓语动词后面了。如: 1、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很明显,以上的例句中谓语动词分别是 “会,重、轻(形活用为动词),惑、欺”。 如: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多于南亩之农夫 3.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在介词结构后置句中,介词多为“于”“以”、“乎”等来充当,“于”、“以”、“乎”也就可看成是判断介词结构后置的一种依据,只是这些介词在不同的句子里的意思是不同的。 判断介词结构后置句时,综合考虑, 效果最好。 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1、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1、事情紧急了,请允许我奉命向孙将军求救。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蓝。 3、教以慎于接物。 3、把谨慎地待人接物(的道理)教给我。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这些固定用法大致可分为表示疑问、表示反问、表示感叹、表示揣度和表示选择五种: 文言文的固定格式: 1)表示疑问: A、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例如:王曰:“何以知之?” B、何所……?(所……的是什么?) 例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C、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例如:未辞也,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D、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例如:如太行王屋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E、孰与……?(与……相比,哪个……?) 例如:吾孰与城比徐公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F、安……乎?(怎么……呢?) 例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G、独……耶?(难道……吗?) 例如: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 H、何为……?(为什么……?) 例如:君何为生我家?(你为什么在我家生活? ) (2)表示反问: A、何……哉(也)?(怎么能……呢?) 例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何可胜道也哉? B、何……为?(……干什么呢?) 例如:何辞为?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报答它干什么呢 ) C、何……之有?(有什么……呢?) 例如:宋何罪之有? D、如之何……?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