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2013-2014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普通班) 无解析.docVIP

江苏省宿迁市2013-2014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普通班) 无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宿迁市2013-2014届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普通班) 无解析

宿迁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二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他们针对社会和学术上的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相互诘难、批驳。历史上将这一局面称为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独尊儒术 D、百花齐放 2.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3.C.“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4......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下列属于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②朱熹 陆九渊、王守仁 ③李贽 A B.①②④ C.②③③ D.①③④ 10.11...14.......21.文艺复兴首先在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出来,被称为“文学三杰”的是 薄伽丘 但丁 彼特拉克 莎士比亚 A. B. C.D..文艺复兴时期,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的是 A.薄伽丘 B.但丁C.彼特拉克 D.莎士比亚 . A.B.·路德 C.D...26..伏尔泰曾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这反映了伏尔泰 A.认为人类应当勇于打破自然规律B.忽视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 C.借助自然科学论证理性主义D.批判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这句话反映 A.蒙昧主义B.人文主义C.理性主义D.个人主义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涂(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0分)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题,第36题10分,第37题分,共分。). 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支,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又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主口 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豆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摘自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问千百余年而独元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摘自李李贽《藏书》 (1)根据材料一,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这一主张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不同观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3)你认为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儒家文化? (2分) 37. 材料一  图一 古希腊 图二 古代希腊神 图三 苏格拉底之死 主神宙斯像 话中的诸神雕塑 材料二 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重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苏格拉底 材料三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受到“不尊敬城邦所尊敬的诸神、并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的指控。许多判官表示可以赦免他,但要他保证不得再追求知识、探索哲学。苏格拉底只要略表妥协就可免于一死。他的亲友、门徒也都劝他或交纳赎金,或逃亡。然而70岁的苏格拉底自愿选择死!有人见证说:“他表现了英勇不屈的精神因为自从他认定了,对他来说,死比继续活下去更好以来,他就一直坚定不移地向死亡迎上前去,即使是对别的美好的事情也没有这样坚定,他从来没有对死表现过任何软弱……” (1)图一和图二反映了古代希腊神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体现了古希腊文化的什么特征?(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格拉底提出了哪些伦理主张?(2分) (3)观察图三,阅读材料三,苏格拉底临死之前,还在与学者们探讨人与灵魂的关系,说明什么?苏格拉底坚定地面向死亡,支撑他的是什么精神?(4分) (4)联系“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指出苏格拉底对人文精神的贡献。(4分) 四、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部分1题,分)。 (1)指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