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2-2013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历史(必修)试卷 含解析.docVIP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2-2013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历史(必修)试卷 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2-2013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历史(必修)试卷 含解析

江苏省2013年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摸底考试 历 史 试 题 说明:考试时间: 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号“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B.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原因 C.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6.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两句言论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进步性 A.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振兴工商业 B.反对君主专制;学以致用 C.反对封建专制;人人平等 D.反对中央集权;否定宋明理学 .一个侵略者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园门口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红军长征胜利C.抗日战争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①该表说明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②列强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是客观因素 ③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④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变化 A.①②③④ B.C. D.1945年,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尘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的侵略 B.官僚资本的重压 C.封建官府的排挤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15.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A.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B.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B.C. D.“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政治事件是 A.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B.1972年尼克松访华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2009年奥巴马访华 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 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 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 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这里的三个历史节奏不包括 A.B. C. D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 发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