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芳菲讲述极地探险的故事.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见杨芳菲,她格子衬衫搭配着全棉 休闲裤,文质彬彬的,很难让人将她与探 险联想在一起。 但在聊天中,我却不知不 觉地被杨芳菲带进了她的冰雪世界。 今年年初,杨芳菲组织策划了一次南 极探索之旅,历时 15 天。 这也是她的第四 次极地之旅。 杨芳菲是这次南极探索之旅 杭州队的队长,有 12 人参加了这次探索之 旅,其中女队员有 9 人。 “我们这次探索之 旅的全部成员年龄在 40 — 60 岁之间,船上 年龄最大的是一位来自上海队的极友, 75 岁高龄的建筑设计师。 ”杨芳菲很自信地 告诉我,“我们队的这些中老年队员是一 群富有童心的老玩童,我们具有的探索激 情一点不比小年轻逊色。 探险不是青年人 的专利。 ” “我们这些曾经一起去极地探险的朋 友,最近成立了‘极友俱乐部’,计划经常不 定期地举行一些活动,有摄影比赛、农庄休 闲、养生健康、事业互助、后续旅行的策划 活动等等,大家都互动得非常好。 ”杨芳菲 当然就是这个俱乐部的掌门人。 在这次南极探索之旅中, 主办方在大 型游轮上举办了一场 “极地慈善拍卖会”, 总共 10 件拍品, 所得善款将赠予野生动物 保护基金和海洋生物研究开发基金。 结果 10 件拍品中, 杭州队的女队员拍走了 5 件, 金额占总成交额的 2/3 。 据杨芳菲介绍,被 杭州队女队员拍下的 5 件拍品很有意义,它 们分别是长城站全体队员签名的小旗帜、 船上老外探险教练的签名合影、 南极群岛 一位女画家画的企鹅图、 一本南极企鹅摄 影画册外加一年内多次获取由南极探险队 员拍摄的某个企鹅岛企鹅生存状态视频资 料、 一位探险女教练亲手在船上织的羊绒 花帽子。 杭州女性的这一善举, 马上成为全船 200 多位探索团友关注的焦点。很有意思的 是, 只有杭州队的队员中女性比例占了绝对 优势。 这也成为杭州队的一大亮点。 “船上的 其他探险团员纷纷赞扬说,杭州不但出美女, 还出爱心女。 ”杨芳菲开心地说道。 最让杨芳菲难忘的还是她的第一次极地 探索之行。 2002 年,杨芳菲在报纸上看到了一 则某探险俱乐部民间北极探险的广告。 当时 杨芳菲就开始跃跃欲试了。 杨芳菲曾在香港 中旅集团工作过 6 年,当时香港的知名广告人 李乐诗算得上是一位极地探险的资深前辈, 香港无线台等多家媒体都跟踪报道过李乐诗 的极地探险之旅。 这在杨芳菲的脑海里像是 植入了一块极地探险的芯片一样, 一直有这 个探险梦想。 于是,杨芳菲几经辗转,终于联 系上了这家探险俱乐部,最终如愿以偿,踏上 了前往北极的探险征程。 杨芳菲回忆, 那次去北极是最惊心动魄 的,一来没有极地探险经验,二来那次去正好 是冬天,气候条件非常恶劣。 不过也庆幸,最 艰难的行程都碰到过了, 后面几次探险似乎 就显得轻松多了。 回国后, 杨芳菲在浙江大学举办了一场 “北极探险摄影展”,特邀金庸先生来剪彩,当 时金庸幽默地对她说:“如果我再写武侠小 说,就会写你,写一个西湖女侠!”杨芳菲的这 个摄影展也是金庸第一次在内地担任剪彩嘉 宾的活动,吸引了无数人前去观展,当时的场 面盛况空前。 那一次的极地探险之旅, 开启了杨芳菲 人生的新篇章,她说,她要将极地探险进行到 底。今后会经常组织前往极地去探险的活动。 目前她正在着手组织今年 6 月底的北极极点 探险之旅。 当被问起为何如此喜欢极地探险时,杨 芳菲说:“南北极是没有被人类污染的最后一 处净土,在那里你会看到许多企鹅和飞鸟,你 会发觉原来世界上还有不是人类主宰的天 地。在这里,它们才是这个冰雪世界的真正主 人! 没有任何事物能重要过人类赖以生存的 地球。那里也是摄影家、作家的灵感和创作天 堂。 ” 杨芳菲与 《青年时报》 还有一段渊源, 2003 年杨芳菲曾经参加了《青年时报》与浙江 移动公司联合举办的“移动改变生活”全国征 文比赛,她的《北极,移动的天空》一文获得了 一等奖。 文中描述了她在北极探险时遇到的 极地暴风雪、走进极地大学、在冰川上坐狗拉 雪橇时, 惊喜地接到了杭州好友的电话等温 馨场面。 获奖之后她被浙江移动公司聘请为 “全球通文化特使”,传播手机文化。 记得我第一次电话预约杨芳菲作访问的 时候,当她得知是《青年时报》专访时,电话那 头,她立即高兴地告诉我:“我和《青年时报》 很早就有合作了! ”那种亲切,仿佛就像是跟 一个老朋友在通电话。这次访问,也算是杨芳 菲与《青年时报》的再续前缘吧。 自从开启了极地探险之旅的大门后, 杨芳菲平时的生活显得更为忙碌了。 她不 断地受邀于各大高校、媒体等机构作演讲、 访谈节目等, 分享她的极地探险经历与心 得。 她说:“探险过程,不仅是一种经历,一 种心灵激荡, 更是一种吸收外国旅游文化 的方式。 能学到许多知识。 ”她以这次南极 探险之旅为例,谈到了这样一个场景:

文档评论(0)

153****86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