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三第十单二元第26讲
第26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清单]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
2.概况
道家学派的老子、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意义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整体把握
“百家争鸣”
史论共识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的阶级斗争。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
1.孔子
知识图解
孔子的思想体系
2.孟子和荀子
(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2)主张
政治思想 民本思想 人性论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 荀子 “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君舟民水”,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人之性恶” (3)影响: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特别强调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歌诀记忆
诸子百家思想
兼爱非攻贤被尚,爱人不分民与王。
民贵君轻仁主张,政在得民桀纣亡。
人定胜天荀思想,唯心哲学我老庄。
窃钩窃国不一样,改革集权法主张。
韩非思想放光芒,诸子文章各有长。
3.墨家
墨家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子。主张“兼爱”、宣扬“非攻”、提倡节俭、主张“尚贤”。
四、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2.内容
知识图解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
3.特点
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歌诀记忆
董仲舒的思想
一春一罢一君神,三纲五常二天人。
注释:一春:春秋大一统。一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君神:君权神授。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二天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史论共识
董仲舒的新儒学,已经不是春秋战国时儒家思想的原貌,而是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说思想的新思想体系。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4.主流地位的确立①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②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③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④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易混易错 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目的在于它适应了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而不是压制知识分子。
基准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主题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1.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经济基础并存局面,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2.政治状况: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3.阶级基础: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出现了“诸子百家”。
4.社会环境:在诸侯割据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的机会。
主题二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1.儒、法、道、墨四家的思想主张及地位
(1)儒家提出德政、礼治和人治,强化道德感化。当国家稳定并步入正常轨道时,宜用儒家思想。
(2)法家提倡法治。在动荡年代,实行大一统的法家路线能收到奇效。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
(3)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大动荡后,与民休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道家思想为宜。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4)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代表了小生产者的愿望,不能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故历代都不受重用。
2.相互对立的观点
(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法家主张法制,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创新农村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推进乡村振兴.pptx VIP
- 学校食堂承包经营及餐饮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pdf
- 2022年中国银行公司客户经理考试总题库.doc
- 中国哲学史12-两汉经学.ppt VIP
- 中国康复类医疗器械产业加速腾飞,正迎来黄金发展期——2023大型现状调查报告(先进制造2024前沿第9期).docx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评价规程 QGDW 10395-2022.docx VIP
- 锚杆静压桩施工设计方案.doc VIP
- 早产儿贫血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2025年).pptx VIP
- (高清版)DG∕TJ 08-88-2021 建筑防排烟系统设计标准.pdf VIP
- 《寄生虫学检验》课件——结膜吸吮线虫.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