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李道子是否活了千年
论李道子是否活了千年
外国语学院
20121180126
朱旻瑜
在关于太极拳起源的众多说法中,认为李道子是太极拳的创始人是一个颇有影响的观点。最早提供这个说法的是清末民初的宋书铭。在他所传的《太极功?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①中有详细叙述。关于宋书铭《太极功》的真伪,前人论辨的很清楚,都给予了否定。②但是这些研究都没有从史料的角度具体考证李道子其人其事。前辈学者为什么不对李道子的身世加以考证并进行批驳呢?笔者查阅了多本工具书和史料,发现关于李道子的记载只有寥若晨星的一两条记述,还是藏头去尾的。这就难怪前辈武术史家们言之不详了。本文的关注点不在宋书铭其书是否造伪,而是想从最近新发现的史料的角度出发,考证李道子其人的真实生平事迹,以及由此引发出来的他与太极拳起源的新的关系问题;并探讨他到底在武术史等方面有哪些贡献。 近期,在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氏家族整理编修家谱的过程中,发现了一通原来树立于唐村附近“千载寺三圣门太极宫”里的石碑拓片。为我们了解李道子提供了新的资料。千载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67),原名无极寺;北魏太平真君年间(440—451)因魏太武帝灭佛,遂更名为无极庙;北魏文成帝兴安二年(453)恢复旧称;东魏武定三年(545)更名为千载寺。③遗址位于河南省博爱县城南7公里的唐村西北一带。千载寺是由释、道、儒三教寺庙组成的建筑群落,规模宏大,1958年后,遗址被多次拆毁。寺里的100多通石碑也散落流失社会。④《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原碑下落不明,所幸碑文拓片流传下来了,现在保存在博爱县唐村李立炳(原河南博爱农场纪委副书记)之处。碑文标题是《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以下简称《十力传碑》)。全文如下: 大唐贞观,赐李氏,名儒子,字道武,号十力僧,游化号道子,河内人。隋大业十年二月二日,河内无极寺域三教门弟神龙降凡,马兰草母诞世。少即聪,目过不忘,文武医易博艺皆修。涅磐摄论,黄老经通,弘扬释道儒三教融易。以大明渡无极经、易筋经、道德经、黄庭经、千金翼方、导引吐呐,创艺无极养生武功。研传“千载”养生医鉴秘诀。武练月雪,感之三圣,梦中授艺,功惊武林。诏住京师,造像西山。化名隐籍,艺传东泉,医游扬州,授贤大明,庐山传艺,塑艺少林,晚秋黄业,归故育弟。师曰:“三教义正,严律武风。勿为霸腐,拳为民生。以柔克刚,舍已从人。未成功器,勿名师门。苍龙抬头,千载重逢。”传奇十力大僧,养生神通,六旬寂息十八天日,九九重阳,返老还童,星寿一百二十八载。开元中圆寂千载寺三教堂殿。葬仪时容体柔软,面色如生;身穿道袍,体盖袈裟;头枕三教经书,手持墨剑。僧人立左,道士守右,儒官仪礼,三教经日不散。嘱弟秘葬,师贤刹共,勿筑志塔,而天下稀及之,大巧若拙,养生神器。故天下莫能胜誉,释道儒三教合一,博艺修僧,无极养生拳功胜创先师之争□。 大清康熙丙申年二月二日千载寺古藏残碑译撰书普观题 关于碑文作者普观,可以从以下两则材料中得到一些信息。一是在唐村发现的清朝康熙壬寅元年正月二十八日(1662)所立的一份李自奇(李岩的堂叔)买卖田地的契约上,普观是个作证的中人。⑤另外在焦作的月山寺里还存有普观写的一首《清凉子末香偈》⑥可以看出,普观是当时焦作地区一个比较有声望的和尚。如果说普观给李自奇做中人时,至少应该是个能让人信任的成年人,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普观至少应该有二三十岁,那么55年后撰写《千载寺唐僧十力传碑》的时候,他应该有80岁左右,甚至更大。碑文落款说明其内容是根据千载寺古代留存收藏的残碑加以整理破译撰写而成。从这一点看,普观撰写碑文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所以,这块石碑内容的可信性是比较强的。
关于李道子的姓氏名号
《十力传碑》所记李道子的名号是很有意味的,他在贞观年间被赐姓李,名叫“儒子”,字是“道武”,号为“十力”,游化号“道子”。这四个名称涵盖了儒、道、释、武四家称谓。有人可能会奇怪他的名号之多、之杂,其实这正是千载寺三教合一的特色所在。至于大家知道的“李道子”,是他云游四方时的“游化号”罢了。可能正因为如此,所以连安徽的民间(宋书铭述记李道子事迹多在江南)也有关于他的传说。而反过来在正史中却很少有这个名字的踪影。《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有“十力”条目:“唐僧,氏里师承不祥,通《涅磐》、《摄论》。武德末(626)居京师,德齿俱尊。贞观中依慧震住梓州通泉寺,后不测所终。”⑦这里的记载非常简略,连他的姓氏、名号、籍贯一概不知道。但是其法号、生活年代、擅长的佛教经典、游学过的地方和寺庙,和《十力传碑》所记都是相同的。显然大辞典里这个唐僧十力与千载寺唐僧十力基本可以确定就是同一个人。其中与慧震的交往,也得到了《续高僧传》的印证,在《卷第二十九?唐梓州通泉寺释慧震传十一》记载:“先有一马日行五百。曾经入阵。余马并死。惟此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