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作文素材总汇.docVIP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高考作文素材(时评类4):“光明观察”2015年7月号第8辑   1. 立法规范网络募捐方能终结“信任危机”   2. “18年未发工资”是市场化改革的插曲   3. 头胎反二胎,不能简单归责于父母太失败   4. “救助变敲诈”是变相“钓鱼执法”   5. 博物馆成“纳凉地”不妨宽容以待   6. 滞纳金还要乱到何时,亟需立法给出答案   7. 杜绝村官腐败,如何“布防”是关键   8. 景区“限流”应有预警机制   9. 用环保意识留住萤火虫之光   10. 国企薪酬和效益挂钩开了个好头   11. 养老机构结构失衡需要政府破解   12. 别对“中国失掉奥数冠军”阐释虚幻的意义   13. 反腐剧归来 期待中更添信心   14. 壶口瀑布附近搞违建 必须追责到底   1. 立法规范网络募捐方能终结“信任危机”   汪昌莲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咨询对1737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47.4%的受访者曾通过网络平台参与过捐款,但仅28.5%的受访者信任网络捐款中的慈善组织或募捐个人,62.4%的受访者担忧在网络募捐中存在诈捐、骗捐的潜在风险。(7月16日《中国青年报》)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募捐、微慈善等异军突起,成为民间公益慈善新的阵营。相比传统的募捐方式,网络募捐门槛低、传播快、影响大、互动强、效率高,使善款畅通无阻,让募捐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助,感受爱心的温暖和慈善的伟力。比如,四川乐山市夹江县漹城镇7岁女孩小薇被查出身患胚胎性横纹肌肉瘤,2013年底,父亲王某在网上求助募捐,先后收到13万元善款。   按照我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只有“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事业单位”可以依法接受捐赠,但网上众多募捐活动都是以私人、家庭或志愿者的名义进行,并没有取得合法的募捐主体资格。在身份模糊、信任缺乏、监管不力的情况下,网络募捐活动的合法性常常遭到网友猛烈“拍砖”。有网友认为,网络毕竟有其虚拟性,只凭网友的一面之词或几张照片,不足以证明其真实;为了博得网民的同情,让网友们伸出援助之手,此做法不妥,容易欺骗广大善良的网友。由此,62.4%的受访者对网络募捐产生了“信任危机”。   然而,网络募捐的风生水起,说明这种慈善形式在中国社会有一定的市场,也说明了公益机构在慈善公益事业方面的一种缺失。可见,网络募捐是民间公益和慈善事业的一种有益探索和补充,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需要政府以包容的心态给予它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从立法、行政等多个角度加强对网络募捐的规范,使之趋利避害,真正为民行善。   因此,若想网络募捐走出“信任危机”,尚须立法规范。首先,网络慈善相关的立法,可以更加规范和完备,让网络募捐的阵地更加有序、更加有效、更加有力。同时,对网络募捐的主体资格设定必要的门槛,给予合乎条件的个人和团体必要的募捐主体地位,对参与网络公益募捐的行为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和定性。再者,不管是网络募捐主体,还是受助对象,均要公开善款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只有网络募捐安全可靠,真正让受助对象获益,才能广泛传播公益慈善理念,营造人人关爱、人人互助的良好社会风尚,使网络慈善成为大众的普遍情怀。   2. “18年未发工资”是市场化改革的插曲   堂吉伟德   近日有媒体报道,湖南衡南县原花鼓戏剧团部分演职人员在衡阳市专业剧团新创剧评比汇演上,突然打出横幅,称18年未拿工资。当地官方16日回应称,“18年未发工资”的说法并不妥当。(7月17日 中国新闻网)   “18年未发工资”的说法值得商榷,如果以传统方式由单位发放,确实有18年的中断;然而在剧团人员脱离单位而步入市场化之后,工资的概念已不复存在,所以不发放也就不足为怪。此时借演出的机会进行所谓的维权,这样的极端方式并不恰当,也有失职业演员应有的职业素养。   自改革开放以后,戏团、剧团的商业化、市场化已然不可逆转,全国大多数地方的文化单位,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改制,并逐步脱离单位而自谋出路。一方面,其财政拔款越来越少,需要靠演出而自谋生路;另一方面,很多由事业单位而改制为企业,与财政完全脱离,演员由体制内人员成为体制外人员,并实现市场化的成功转型。这其间不乏成功的例子,也是整个文化戏剧系统改革的主流方向。   从既有的信息来看,湖南衡南县原花鼓戏剧团同样经历了市场化的洗礼,随着市场经济的实施,剧团演职人员陆续脱离单位,并与单位达成协议,采取“自由组队、集股分红”模式参加社会演出,演出收入不再上交单位,单位不再也无法负担演职人员工资。这种做法跟其他大多数的做法并没有多少差别,那么问题又真正出现在什么地方?对此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体制的变化难免触动一些人的利益,“18年未发工资”的诉求是否合理,重点要关注当初企业改制和转型过程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