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记文学阅读与研究doc.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记文学阅读与研究doc

1、传记: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为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它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所写人物的生平经历必须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必须写出较鲜明的人物形象,较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一般采用散文体,有的近于小说。 2、传记事实与传记材料的区别:狭义地说,传记事实是指传记里对传主的个性起界定性作用的那些事实,司马迁笔下的“轶事”,普鲁塔克传记中的“心灵的证据”。 3、纪传体的出现——《史记》①太史公,司马迁,字子长②结构:太史公书,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种体例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③主旨:《史记》前期:总结历史、润色鸿业。后期:发愤著书,抒身世之叹,立不朽之言。私人著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④《史记》的文学价值:《本纪》、《世家》选录首先根据历史;其次根据司马迁的史识逻辑。叙事注重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根源,重视探寻历史的因果规律。创作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不是一般性地描写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而是对历史规律和人物命运进行深刻思考,透过表象去发掘本质,通过偶然性去把握必然性。叙事往往详起因,略结果;往往细致描写生活琐事以昭示人物命运结果的必然。这是他抉发历史规律的一种技巧。同时又极善于把握天下大势,善写复杂事件、重大场面。叙事富有传奇色彩,许多传奇故事被采入传记;又有的故事背离常规,出乎意外,造成神秘感。笔法变幻莫测,别出心裁,亦以其新奇多变而产生传奇的效果。人物塑造:⑴人物阶层广泛。⑵人物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深刻的共性。A、个性方面,同类型人物也各具面貌。 “世世受射”的李广射技:射匈奴射雕者三人、射杀白马将、夺胡儿弓射追骑、南山射猎射石、射虎、射敌方裨将;万石君石奋三代,上书错写“馬”事。B、共性方面:①知恩图报,以德报德。②以牙还牙,以怨报怨。③士为知己者死。④富贵还乡。(项羽:“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人物形象的共性:一是知恩图报,以德报德。苏秦、刘邦之于萧何,陈平之于魏无知,韩信之于漂母、亭长,王陵之于张苍,都是受人之惠而报人之恩。二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伍子胥之于楚平王,李广之于霸陵尉、主父偃之于昆弟宾客。三是士为知己者死,为报答知遇之恩而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专诸、豫让、聂政、荆 轲、侯嬴、贯高。《史记》人物形象还普遍存在宝贵还乡的想法,这是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⑶注意人物性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显得有血有肉、生动丰满,如项羽、李斯。采用“互见法”,本传表现人物主要特征,在其他篇章表现其他特征。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全书充满了浓郁的悲剧气氛。⑤地位和影响:1、古代纪传体史学的鼻祖,传记文学的开端。2、广博深刻的人文精神:所颂扬的进取精神、淑世情怀、人道主义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以及一系列光辉的人物形象,为后世所追慕、景仰。3、文章技巧、风格、语言,成为后世散文家推崇备至的范本。4、故事情节广为流传,为后世小说、戏曲等叙事文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 4、史传文学的继起转折——《汉书》①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前四史”:《史记》、《后汉书》、《三国志》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②成就:1、因革《史记》,述一代史事而极重视制度史之叙述,遂为后世正史之本。2、叙事完整详尽,笔法精密细致,冷静叙事而不挟带感情,通过人物言行自然呈现褒贬、吉凶。3、重视与制度起源相关的“故事”、先例,往往用“自某某始”等语揭示。4、材料安排位置的一致性。如篇末安排传主佚事的写法,以追叙、补叙总结一生,使人物叙事有变化。③《史记》、《汉书》对比——班马异同:①体例:同:都是纪传体史书,都是由本纪,表,列传等部分组成的。异: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而汉书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的仅仅是两汉的历史。b、汉书取消了史记中的“世家”(原因:东汉时期,诸侯已经没有实力,无足轻重;班固推崇中央集权,“尊天子,贬诸侯”的儒家观点)c、汉书改史记中的“书”为“志”,如《汉书。艺文志》。②指导思想:史记主要是黄老思想,受道家思想影响更大,而汉书则推崇儒家。(汉书是奉旨编撰的,而且东汉时期,儒家的思想已经居于统治地位。)③价值:史记的文学价值高于汉书(汉书的语言严谨,古奥,明显的骈偶化倾向,而史记对人物形象的描写生动传神),而汉书的史学价值高于史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