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堆客家文化园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堆客家文化园区

130 G R E E N D E S IG N — — A R C H IT E C T U R E C A S E S 绿 色 设 计 ? 建 筑 案 例 六堆客家文化园区 项目地点 台湾屏东县内埔乡 业主 客家委员会客家文化发展中心 建筑设计 谢英俊建筑师事务所 设计人员 谢英俊建筑师事务所谢长荣、陈敬烜、洪明裕、刘肇隆、潘泗毓、张鹃后、江敏懿、洪志佳、潘昌佑 打开联合设计工作室刘国沧、陈俊铭、吴建彰、王煦中、简彰庆 结构设计 黄光勳结构技师事务所 结构形式 伞架:钢结构 行政中心:清水混凝土 建筑材料 清水混凝土、耐候钢、钢、太阳能光电板、级配贫配混凝土 设计/建成 2006.2 / 2010.10 清初记载六堆景象:“阿猴(现今之屏东)林大树蔽天”、“行数日不见日色”,可想见当年原始森林之茂盛、 广阔。现今六堆平原林木稀疏、气候酷热,因此设计构想以重建雨林树冠层为出发点,往昔的“阿猴林大树蔽天” 转变为“替大地打伞遮荫”,以现代的空间为媒介,不仅让参访游客亲身感受到古谚中的庇荫沁凉,也让生态园 区内的植物能缓缓生长,成为游客与小区居民行走活动其下的一处休憩庇护之地。 谢英俊 1977 年毕业于淡江大学建筑系,“永续建筑,协力造屋”的倡导者,被誉为“现 代有巢氏”和“建筑界的史怀哲”。在实践中不断推广和发展其独特的轻钢柔性住 宅体系及有针对性的生态环保的解决方案,开辟出一条独特的常民建筑之路。 虽然外界常把谢英俊及其团队与灾后重建联系在一起,称他们为人道主义建 筑师,其实他们更是接续了包豪斯现代主义中断的香火,着眼于普罗大众居 所在当前永续发展课题下应如何作为。谢英俊设计的建筑体系提出“互为主 体”的观念,设计者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在这个开放性的平台上,施工者、 使用者皆可参与进来,不论是对建筑的想象,或是生活、文化、环境、信仰…… 都有机会展现,并反映出不同地区、族群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既挑战了一般 理解的现代建筑操作模式,也挑战了当前的价值观,甚至于美学。 Liudui Hakka Cultural Park 131 132 A栋一层平面图 A栋厕所正向立面图 A栋厕所A剖面图 基地面积:199 213.17m2 占地面积:5 755.77m2 建筑面积:7 287.13m2 建筑层数:地上3层,地下1层 总造价:5亿新台币 133 B栋一层平面图 总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B栋立面图 B栋剖面图 134 H栋一层平面图 135 H栋东向立面图 H栋A剖面图 136 F栋一层平面图 F栋正向立面图 137 最受瞩目的是伞架聚落园区,六座巨大的中央支柱以构成清晰的姿态向上拔起,撑出一个个直径约 15m 的庇护之伞。这里“圆”的符号虽然表达抽象含蓄但却更为外放多样,让伞或者斗笠伫立于农田中的联想立 即浮现,远比福建的客家土楼更加贴近属于台湾本土的客家文化。巨大伞架下散置各式小建筑群,提供导览、 亲子工艺、市集、亲水游乐等功能。建筑群墙体以场地剩余土方拌和粘土及少量混凝土构筑成厚墙,呈现客 家土楼夯土墙的质地,提供绝佳的隔热性能。南向配置生态水池用以调节周边温度,即使到了夏天,伞下仍 能提供凉爽的微气候条件,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参观环境。同时倒影拉近大武山,让平坦无趣的景观多一个向 度的延伸。 这里建筑物的主体性降低,采取松散、近乎“无为”的态度,为不可知的未来使用与发展预留模糊空间。 此外尽量保持建筑弹性调整的可能,在建成构成的部分,采取可拆卸、重复组装与更替的方式,从而可随着 空间的需要而调整使用形态、配置与面积。 设计回避建筑对地域文化涵义的直接诠释,而是建构一个开放平台,让社区居民发挥创作力,参与构 筑,呈现多种多样缤纷的样貌,让文化诠释权回到社区居民手里。设计者经营的乃是“善治素地”(佛经语) ──高明的画师要做的是打好底,处理好背景,如此色彩、形像才能在其上显现……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