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02讲-网络安全问题讲述
第二讲 网络安全问题分析 吴礼发,洪征,李华波 (wulifa@ ) 内容提纲 内容提纲 (一)构成威胁的因素(1/2) 广义上的网络安全概念 威胁因素 环境和灾害因素 温度、湿度、供电、火灾、水灾、地震、静电、灰尘、雷电、强电磁场、电磁脉冲等,均会破坏数据和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工作 人为因素:多数安全事件是由于人员的疏忽、恶意程序、黑客的主动攻击造成的 有意:人为的恶意攻击、违纪、违法和犯罪 无意:工作疏忽造成失误(配置不当等),会对系统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一)构成威胁的因素(2/2) 威胁因素(Cont.) 系统自身因素 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的故障 软件组件:操作平台软件、应用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 网络和通信协议 系统自身的脆弱和不足是造成信息系统安全问题的内部根源,攻击者正是利用系统的脆弱性使各种威胁变成现实 (二)漏洞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有如下因素会导致系统、软件漏洞: 系统基础设计错误导致漏洞 编码错误导致漏洞 安全策略实施错误导致漏洞 实施安全策略对象歧义导致漏洞 系统设计/实施时相关人员刻意留下后门 (三)漏洞多的原因 漏洞不仅存在,而且层出不穷,Why? 方案的设计可能存在缺陷 从理论上证明一个程序的正确性是非常困难的 一些产品测试不足,匆匆投入市场 为了缩短研制时间,厂商常常将安全性置于次要地位 系统中运行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相应的漏洞也就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 (四)补丁不是万能的(1/2) 打补丁不是万能的,Why? 由于漏洞太多,相应的补丁也太多,补不胜补 有的补丁会使得某些已有的功能不能使用,导致拒绝服务 有时补丁并非厂商们所宣称的那样解决问题 很多补丁一经打上,就不能卸载,如果发现补丁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合适,就只好把整个软件卸载,然后重新安装,非常麻烦 漏洞的发现到补丁的发布有一段时间差,此外,漏洞也可能被某些人发现而未被公开,这样就没有相应的补丁可用 (五)补丁不是万能的(2/2) 打补丁不是万能的,Why?(Cont.) 网络、网站增长太快,没有足够的合格的补丁管理员 有时候打补丁需要离线操作,这就意味着关闭该机器上的服务,这对很多关键的服务来说也许是致命的 有时补丁并非总是可以获得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应用范围不广的系统而言,生产厂商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动机去开发补丁程序 厂商通常可能在补丁中除解决已有问题之外添加很多的其他功能,这些额外的功能可能导致新漏洞的出现、性能下降、服务中断或者出现集成问题和安全功能的暂时中断等 补丁的成熟也需要一个过程,仓促而就的补丁常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自动安装补丁也有它的问题,很多自动安装程序不能正常运行 内容提纲 (一)TCP/IP协议栈概述 (一)TCP/IP协议栈概述(续) IEEE 802.3以太网 : 缺陷:该协议没有提供报文完整性和源地址的认证 攻击方法:恶意节点以高速率发送大量广播报文,耗尽网络带宽,进行拒绝服务攻击,定位难,Why? 通过不断变换源MAC地址的方法来逃避追踪; 由于网络带宽大量被占用,容易导致基于SNMP协议网管软件无法收取响应报文,从而无法通过读取交换机源地址列表的方法定位攻击源 (三)网络层协议分析(1/9) IPv4协议 (三)网络层协议分析(1/9) IPv4协议 (三)网络层协议分析(2/9) IPv4安全缺陷:无状态、无认证协议 没有访问控制和带宽控制:阅读上层协议内容或利用包风暴消耗资源(拒绝服务攻击) 支持广播和多播:拒绝服务攻击、扫描或应用层攻击 寻址与协议选项:泄露了部分网络拓扑信息,可用于网络侦察 数据包分片:IP无状态,分片功能可用来绕过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还可用于攻击不能正确处理数据包分片异常的主机(拒绝服务攻击) 数据包窜改:IP没有来源认证和防数据包窜改机制,包中的所有内容几乎都可以伪造 与上层协议如TCP、UDP的类似脆弱性一起,IP伪造可以用于会话劫持、中间人攻击、伪造攻击等。 (三)网络层协议分析(3/9) 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RFC 792] ICMP目的:为了提高IP数据报交付成功的机会。它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两类ICMP报文:ICMP差错报告报文、ICMP询问报文 (三)网络层协议分析(4/9) 类型字段的值与ICMP报文的类型的关系 (三)网络层协议分析(5/9) ICMP协议安全缺陷:协议的设计未考虑安全因素,存在很多安全漏洞 ICMP协议攻击方法: 主机探测 Ping of Death攻击 Smurf攻击 重定向攻击 (三)网络层协议分析(6/9) IPv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竞赛课件13:波的几何描述与特征现象讲述.ppt
- 竞聘教学主任PPT讲述.ppt
- 章屋村道路硬化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讲述.doc
-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北师大版)详解.ppt
- 第15章_地价理论及其应用详解.ppt
- 站场期末复习201606讲述.doc
- 第15章备用详解.ppt
- 章末知能回探(十)讲述.ppt
- 竞争和合作ppt讲述.ppt
- 竣工总结报告讲述.doc
- 数据仓库:Redshift:Redshift与BI工具集成.docx
- 数据仓库:Redshift:数据仓库原理与设计.docx
- 数据仓库:Snowflake:数据仓库成本控制与Snowflake定价策略.docx
- 大数据基础:大数据概述:大数据处理框架MapReduce.docx
- 实时计算:GoogleDataflow服务架构解析.docx
- 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与MapReduce集成教程.docx
- 实时计算:Azure Stream Analytics:数据流窗口与聚合操作.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架构与原理.docx
- 实时计算:Kafka Streams:Kafka Streams连接器开发与使用.docx
- 数据仓库:BigQuery:BigQuery数据分区与索引优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