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勃伦眼中的野蛮社会综述.docxVIP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凡勃伦眼中的野蛮社会综述

凡勃伦眼中的野蛮社会自从《国富论》于1776年发表以来,已经过去了125年,在这个期间的情况是,好像世上的一切方面(它的辉煌摧灿或卑鄙龌龊、天真朴素或心惊叵测以及技术上的伟大成就,或是有时会表现出来的在社会准则上的不够明智)都已被一些大经济学家考虑得周详无遗,使后来者再无用武之地。但是,这种对世界的多方面考虑与不同方式的阐述却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以欧洲为限的。因此,其所说的一切社会演变情况,仍局限于旧世界,并多少都拘泥于一些传统形式。要晓得,一个理发师的学徒迪克·阿克赖特,由于多轴纺织机而发财致富,会使他蜕化为理查德爵士这一现象,不是没有重大意义的;英国的绅士派头占传统优势是个其兆不祥的现象,由于暴发户大举闯人高贵血统和高贵风度这一领域,才使这一现象得以逐渐消除。诚然,这类暴发户是具有一连串中产阶级意识的,甚至一连串反贵族情绪的,但是也有一种潜在感觉,认为社会上还有更高的阶层,不单是凭财富所能达到的。在言谈和风度上,有无数喜剧性事件足以证明,拥有百万资财和昌盛事业的新发迹贵族,跟与之隔邻相望的、世袭的但是已经陷入贫困的贵族,这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欧洲成功的理财者也许富将王侯,但是当他意识到,要上升到社会的上层,这不过是手段之一,而且决不是个有决定性的手段。所有这些,在美国是大不相同的。这个国家是由深切反对在门第上分等级的那些人建立起来的,不仅如此,独立生活和个人成就的精神已经深入人心。在美国,证明一个人的好坏的就是他自己的所作所为,他的成就是无须由一个系家谱来证实的。因此,新英格兰的血汗工厂与古老英国阴郁的工厂是没有多大区别的,但是看一看它们各自的老板的态度和作风,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就比较少了。在欧洲的资本家,还不免要残留着一些过去封建时代的影子,在美国的求利者则不妨在日头下取暖,他在追逐权利或享受其财富时毫无顾忌。在激动的19世纪末叶,在美国,要获得社会重视的进身之阶是金钱,在获得相当财富成为一个富翁之后,他进入上流社会之门时,就无须再有什么签证或核准手续。因此,在这一新世界中求财致富的征逐,其方式比较粗鲁,不那么温文尔雅。所下的赌注比较大,成功的机会也比较多。因此,在竞赛中表现出来的公正风格也稍微差些。例如,在18世纪60年代,有个经营运输业务的杰出的天才叫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发现他自己的合伙人在从中捣乱——这是常有的事。他给他们一封信:先生们:你们在破坏我的事业,我不去告状,因为通过起诉拖的时间太长,现在通知你们,我对你们也将使用同样手段。你们的忠诚的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他说到做到。他说,“我管什么法律不法律,难道我没有权这样做吗?”又如J.皮尔庞特·摩根(J.皮尔庞特·摩根(J.Pierpont Morgan,1837—1913),美国财政家。——译者)所吐露的也是同样情绪,不过在形式上稍微文雅些。有一次,他的合伙人贾奇·加里通过律师给了他一个警告,这种情况是很少发生的,他咆哮如雷,“呵,我不懂为什么要请个律师来告诉我哪些是我不能做的。我雇用律师的目的只是为了要他告诉我,我要做的事怎样去做”。美国人在商战中跟他们的欧洲同时代人相比所以青出于蓝,不只是由于忽视法律手续,还由于他们在竞赛中使用的不是斯斯文文的那一套,而是好勇斗狠。足以说明这一情况时一个恰当的例子是,从奥尔巴尼到萨斯奎哈纳一条铁路控制权的争夺。这条路的一个重要环节分别掌握在吉姆·菲斯克和贵族似的摩根手里。摩根掌握着一条线的这一终点站,而那一终点站则是菲斯克的据点。解决争端的办法是,各自在路轨的终点站上安放一个火车头,就像庞大的玩具一样,彼此对撞着开。结果即使失败的一方也没有认输,只是尽最大的努力离开现场,离开时拆毁了轨道和高架桥。在这场工业称霸的混战中,谁也没有讨饶,谁有没有作出任何让步。当美李石油公司集团消灭它的一个特别顽固的竞争者时,甚至炸药也有它的用处,至于不那么凶暴的绑架手段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是由于设计新颖,而不是由于道德沦丧。1881年,一场特大的暴风雪把纽约的电报线路刮断,当时金融市场上一个手段凶狠的权威杰伊·古尔德,不得不派专人把他的交易通知单去送给经纪人,他的敌手知有机可乘,就绑架了这个使者,用另一个容貌相似的人来代替,从而使古尔德在几个星期之间,觉得对手对他的意图好像是具有先见之明的,弄得他莫名其妙。不用说,既然这些人在同道之间使用手段既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是不会以尊敬态度对待公众的。他们以对投资者进行欺诈和勒索为理所当然之事,他们把证券市场看作富人私有的赌场,由公众下赌注,由金融界的权要人物来设谋定计。至于在这样的安排下,下了赌注以后,一般会发生什么情况,是公众所关怀的,这时假使没有这些权要人物从中推波助澜,诱使公众入其毅中,则公众的处境就要好得多。宴注意到,公众对“意志”是会引起反应的。当古尔德或洛克菲勒将收买铁路或铜矿或铁矿这样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