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_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讲述.pptVIP

第15课_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讲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5课_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讲述

1876年,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淞沪铁路。但不久即被拆毁并掷入大海。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 1909年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这是第一条中国人(詹天佑)自行设计的铁路。 上海磁悬浮列车 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提高了生活质量 加快了信息传递 提高了效率 深刻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传真机 20世纪90年代起,机关、企业开始使用传真机,几分钟内就能发送信件、图文到千里之外。 2002年,搜狐新闻中心就拜年方式进行了在线调查。5天内参加调查的有效选票为17520张,结果表明,电话拜年和手机短信拜年已成为时下最流行的拜年方式。 中国铁通 归纳——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 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5、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1、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易错知识点 最早在中国兴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 高考大揭秘——选择题易错分析 1.因新情境理解不透,不能准确迁移知识 (2009年上海高考15题)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 主题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扶清灭洋” 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2.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009年上海高考18题)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考情分析 交通与通信工具进步的表现与影响 考向一 关注主干知识 (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7题)“盖天津〈城〉市发展之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B.伴随交通方式的变化而发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D.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而发展 【解析】考试内容: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分析:由“沿河流”到沿“铁道线”再到“沿电车道”。看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特点。【答案】B 考向二 关注新史观点 (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29题)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朝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解析】题中关键字眼是“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没有迷信的内容在里面,也没有天朝大国思想,既然政府修建了铁路,就不能说拒绝引进西方技术。 【答案】B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史蒂芬孙的火车头拖着一长列客车和货车前进,时速达25公里 。 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由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 * * * *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杨贵妃能吃到真正新鲜的荔枝吗?古代烽火台的功能是什么?能否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古代的交通、通讯工具有哪些?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古代的交通工具-—— 木船、马车、轿子 我国古代交通的地域特点: 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百姓步行。 1、铁路交通: 一、铁路和公路 (1)近代以来: 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 的淞沪铁路 ——我国最早的铁路 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 格局 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路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2)民国:缓慢(西北、西南基本没有铁路) 我国最早的铁路--沪淞铁路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