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甘露的秘密》课件1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8课《甘露的秘密》课件1讲述

甘露的秘密 ? 位于北海公园琼岛北山腰处,铜仙双手托盘,面北立于蟠龙石柱上。据说,铜盘可承接甘露,为帝后拌药,旨在延年益寿。 ???????????????????????????????????????????????????????? ? 位于琼岛北山腰处,铜仙双手 铜仙承露盘 白虎通曰:”甘露者,美露也,降则物无不盛.” 论衡曰:”甘露味如饴,王者之太平则应降.” 瑞应图曰:”甘露者,美露也,神灵之精,仁瑞之泽.其凝如汁,其甘如饴,一名膏露,一名天酒.” 山海经曰:”诸沃之野,摇山之民,甘露是饮,不寿者八百岁.” 1.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解读全文 1. 找出最关键一句揭示文章主题的句子。 “说起来实在可笑,它不过是一种蚜虫的排泄物” 2.再读课文。找出课文本文分几个层次来介绍关于“甘露”的知识。 第一部分(1-3)讲古代人的对“甘露”的迷信程度; 第二部分 (4-ll)以科学的眼光为甘露解密,揭开“神物”“圣药”的神秘面纱。 2.默读课文找依据迅速完成问题 1.甘露究竟是什么东西? 2. “古人”为什么对“甘露”如此神化? 3.蚜虫是怎样的一种昆虫? 4. 蚂蚁和蚜虫是怎样的关系?他们的这种关系与“甘露的秘密”有何联系? 5.既然已经交代了“甘露”是蚜虫的排泄物,为什么还要介绍蚜虫的其他有关知识呢? 1.甘露究竟是什么东西? 甘露是一种蚜虫排泄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 2. “古人”为什么对“甘露”如此神化? 因为“其凝如脂,其甘如饴”,吃了能使“不寿者八百岁”,是那些想长生不老的封建帝王、贵族豪强们所梦寐以求的珍宝。 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蚜虫,昆虫纲,同翅目。身体细小,体长1—2毫米。是不完全变态昆虫,一年中要经过孤雌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繁殖方式。 全世界已知有4000多种蚜虫,我国有600种以上。大多是害虫,能传播多种植物疾病。 蚂蚁与蚜虫 这些蚜虫是我们的奶牛,它的蜜露很好喝。这里有只蚂蚁说;别抢了!还有很多呢,你听到了么? 蚂蚁和蚜虫 某些动物学研究强调蚜虫身体后部和蚁头形状的相似性。一种有关蚂蚁和蚜虫关系的学说——“共养关系”学说因此而产生。根据这一学说,采蜜工蚁可能将蚜虫当作同类,从而要求“同类”提供食物。 4. 蚂蚁和蚜虫是怎样的关系?他们的这种关系与“甘露的秘密”有何联系? [蚂蚁与蚜虫关系非常亲密,充当蚜虫的卫士、管家、保姆、搬运工等,进一步写蚂蚁与蚜虫的关系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有关蚜虫的知识,为“甘露”的形成揭密,更讽刺了古代帝王造“承露盘”的可笑!同时,也是为了保持大自然生物链不断,保持生态平衡。 ] 5.既然已经交代了“甘露”是蚜虫的排泄物,为什么还要介绍蚜虫的其他有关知识呢? (本文介绍了蚜虫的数量、种类、生活习性及其吸取、吸收、排泄的生理过程,科学地说明了蚜虫的排泄物的成分,证实了其营养成分,回应了“古人”的“神化”,其“神化”还是有道理的。并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感受语言 感受并归纳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你有什么依据? 1.科学性 (准确性、严密性) 2.文学性(生动性、趣味性) 三、价值讨论 当甘露的秘密被揭穿,带给你什么启示? 相信科学, 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价值拓展 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一些权威的,约定俗成的事情,那些都是正确的吗?你能举例子谈谈吗?   张悟本,在北京广播电台、湖南卫视等强大媒体大讲特讲“大国医”,在电台听众和电视观众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他的书和光碟已经形成了期望值,书和碟发行时出版社又通过报刊再次进行宣传,张悟本也继续上北京电台和湖南卫视为他的书做广告宣传。 2010年5月28日上午,卫生部首次否认了张悟本“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的身份,并邀请国内知名的中西医专家驳斥其“养生理论”,有律师称其 违法行医。 课堂小结 一、课文解读(甘露是一种蚜虫排泄的颜色发白并含有糖分的排泄物。) 二、语言赏析(科学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既要宣传科学知识,又有较强的文学色彩。) 三、价值讨论(相信科学,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