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学案 粤教版必修2.docVIP

7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学案 粤教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中国现代诗歌四首学案 粤教版必修2

7 中国现代诗歌四首 戴望舒诗二首 烦  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秋天的梦 迢遥的牧女的羊铃, 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 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静静地来了, 但却载着沉重的昔日。 哦,现在,我有一些寒冷, 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1.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重庆万州)人。14岁,入万县一中读书,他接触新文学,阅读冰心,也阅读泰戈尔和安徒生。1929年初中毕业后到上海中国公学预科就读,翌年同时考取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他先进了清华大学外文系,1931年又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1935年与卞之琳、李广田合出《汉园集》,早期的著作有诗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刻意集》等。后期作品有诗集《夜歌》,散文集《还乡杂记》《星火集》等。20世纪30年代现代诗派的重要诗人。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原名戴梦鸥。曾就读于上海大学、震旦大学。1932年赴法留学。1938年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1939年和艾青主编《顶点》等。1949年到国际新闻局工作。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被称为现代诗派“诗坛的首领”。“他使中国象征主义诗歌臻于完美,他的创作是新诗史上的里程碑之一”,叶圣陶称许戴望舒:“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因此戴望舒被称为“雨巷诗人”。 焦桐,原名叶振富,台湾高雄人,1956年生,文化大学戏剧系毕业,艺术研究所硕士,曾任《商工日报》副刊编辑、《文讯月刊》编辑、《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副主任。著有诗集《蕨草》(1983年)、《咆哮都市》(1988年)、《失眠曲》(1993年)。曾获台湾学生文学奖,以《怀孕的阿顺仔嫂》长诗获时报文学奖。 韩东,1961年生于南京市,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他曾在南京审计学院任哲学教师,后辞职从事专业写作。1984年冬,与诗人丁当、于坚、吕德安、小君等创办“他们”文学社团,出版民间刊物《他们》。著有诗集《白色的石头》。其诗歌《有关大雁塔》被称为日常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是“后新潮”主要代表人物,被称为“后现代主义”诗人。 2.写作背景 《欢乐》 《欢乐》是何其芳早期的作品,收在《预言》集里。 何其芳早期的诗深受法国象征派诗风的影响,又喜爱李商隐、李煜的冶艳之词,着迷于文字的色彩图案。这首诗是诗人赴延安以前写的。诗歌的感情基调与文题截然不同,虽然是写欢乐,但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快乐,而是充满了迷惘和忧郁。青春的热情和美好的梦想,使他早期这些作品有着各种“欢乐”的颜色。 《雨巷》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 此诗写于1927年夏,当时蒋介石制造的“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中国,原先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坠入水的深渊。由进步的共产党人举办的上海大学的被迫解散,使得戴望舒与朋友们只有无奈地离开上海回老家避乱,心情十分沉重迷茫。个人和国家民族的命运都在风雨中飘摇,但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仍然渴求着新的希望,在阴霾里盼望着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这部分人的心境的反映。因此诗歌以“雨巷”为题,以“丁香般的姑娘”为中心意象,反复咏叹,反复求索,整首诗由迷茫的凄风苦雨和微茫的希望交织出梦幻朦胧的意境。戴望舒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美意境与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音乐美融为一体,创作出了被叶圣陶称为“替中国新诗开了新纪元”的《雨巷》,为初创期的中国白话新诗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 焦桐于1980年3月开始创作新诗。在《蕨草》后记中,他说:“对于创作,我的信念一向是歌赞;对于生命,则赋予正面的肯定。”“面对山水,我仿佛见到生命深刻的启示,又仿佛听闻某种神秘而亲切的召唤,童年的召唤。”这种写作心理在《我和春天有一个约会》中得到了很好的彰显。 《山民》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刚刚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百废待兴,抚平伤痛的人们迫切地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产生了冲破文化桎梏的强烈愿望。 洪子诚认为,韩东“80年代的创作保持了一种冷静的、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入对日常生活的感觉。他的诗学主张在一部分青年诗人中很有影响。他的著名的‘诗到语言为止’的命题,旨在反对朦胧诗人所扮演的‘历史真理代言人’的角色以及他们强烈的社会意识。他主张当代诗人应更直接、更具体地反映人的生活现状,诗人的责任在于对日常事物保持审美的敏感,并用‘口语化’来改写当代诗歌语言”(《中国当代文学史》第31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山民》可以说是体现了“一种冷静的、个人化同时又富于诗意的抒情性,并且更直接地掺入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