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人教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资料.docVIP

【讲】人教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讲】人教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资料

【讲】人教必修4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教学资料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和词作。 2.理解词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3.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和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词人的悲苦心情。 教学设想 1、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独特韵味。? 2、明确词中寄托的情感,深刻理解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难申的悲苦心情。 3、通过比较,加深对词中的比喻、用典、借代等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名句对接,激情导入。? 师: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以下的名句对接。(选择部分即可)? ①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②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师: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辛弃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 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济南历城(今属山东)人。祖父辛赞,未及南渡,仕金历宿亳沂海诸州。辛弃疾受学于亳州刘瞻,与党怀英为同社生,号“辛党”。?二十一岁参加耿京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正确注音)? 2、听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3、抽读??(要求学生充满感情的朗读)? 要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更要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 4、译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老师一起探讨。? 5、质疑??(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四、研习全词,体会感情,感受形象[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 下片:??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运用典故?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豪放词风的异同。 2、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出的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用人不当的愤概。 3、学会比较鉴赏 二.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的线索与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用典 四.教学媒体 投影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作者、风格和时代   北宋——豪放派:苏轼    婉约派:柳永 秦观   南宋——豪放派:辛弃疾    婉约派:李清照 姜夔 2.名句背诵检查,感知婉约词豪放词不同风格   1、《雨霖铃》中诗人想象别后的羁旅生活写出的最使人触动离愁别恨的两句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鹊桥仙》中体现一种崇高而旷达的爱情观的一句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附:板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