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矿井及三采区设计说明书大学学位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矿井及三采区设计说明书大学学位论文

目 录 第一章 采区概况 4 第一节 采区自然概况 4 第二节 采区地质概况 5 第二章 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1 第一节 采区生产能力 21 第二节 采区服务年限 21 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 23 第一节 采区巷道布置 23 第二节 采煤方法及采面接续 32 第三节 巷道掘进 38 第四章 生产系统及设备选型 40 第一节 提升、运输系统 40 第二节 通风系统 50 第三节 瓦斯抽放 57 第四节 排水系统 57 第五节 消火灌浆系统和注氮防火系统 59 第六节 消防洒水系统 60 第七节 压缩空气设备 61 第八节 采区供配电系统 62 第九节 采区通信联络系统 91 第十节 主要设备(器材)清册 93 第五章 投产工程量及准备工期 95 第六章 灾害预防及安全措施 99 第一节 预防瓦斯、煤尘 99 第二节 预防火灾 103 第三节 预防水灾 104 第四节 预防顶板事故 105 第五节 其他灾害防治 106 第六节 井下安全监控设备 107 第七节 安全管理 108 第七章 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109 第一节 紧急避险系统 109 第二节、采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12 第三节、采区人员定位系统 116 第四节、压风自救系统 119 第五节 供水施救系统设计 122 第六节、通信系统 123 第八章 技术经济 124 第一节 劳动定员及劳动生产率 124 第二节 设计概算 124 第三节 技术经济指标 124 第一章 采区概况 第一节 采区自然概况 一、采区位置与范围 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有限公司井工矿(简称井工矿或该矿)隶属于内蒙古白音华海州露天煤矿有限公司(简称白音华四号露天矿)。 白音华四号露天矿位于白音华煤田中部,行政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苏木所辖。 白音华井工矿境界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定。井田为一不等边四边形,东西长1.67km,南北宽7.08km,井田面积15.774km2。 井田范围: 东经118°36′44″~118°40′35″ 北纬 44°56′39″~ 45°00′44″ 井工矿三采区位于四号露天矿以西。该采区东起四号露天矿境界,与四号露天矿以F1号断层相隔,西、北至井田边界,南至二、三采区之间的技术境界。三采区东部以F1号断层与四号露天矿相邻。三采区南北走向长3.151km,东西倾斜宽为1.223~1.813 km ,平均1.559km,本区面积为4.912km2。 三、采区设计编制依据 1、国土资源部《关于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煤田四号露天矿勘探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国土资储备字[2006]33号; 2、《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煤田四号露天矿勘探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国土资矿评储字[2006]27号; 3、内蒙古白音华海洲露天煤矿有限公司白音华四号露天井工矿可行性研究报告; 4、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煤田四号露天井工矿初步设计; 5、内蒙古白音华海洲露天煤矿有限公司白音华四号露天井工矿提供的有关图纸和文字资料; 6、《煤矿安全规程》; 7、《煤炭工业设计规范》。 第二节 采区地质概况 一、地质及构造特征 1、地质 1)井田内发育的地层自上而下有: (1)第四系(Q) 褐黑色腐植土、浅黄~褐黄色砂土、浅黄~灰白~浅灰色细砂、灰~褐色粗砂、浅黄~灰~褐灰色粉砂、土黄~棕红色亚砂土(局部含铁质结核)、灰白~黄色砂砾和少量土黄~浅黄色亚粘土、黄土等组成。该层厚度一般是东南厚、西北薄,并由东北往西南逐步增厚,全区厚度为12.90~62.50m,平均28.92m。 (2)第三系(N2) 一般发育有综红~深红~灰~浅黄~褐~褐黄色粘土或砂质粘土,底部含灰白~灰黄色砂砾层,局部含锰质结核,粘土塑性强,有滑感,但风干后易碎,为一套氧化环境下的河湖相沉积。与哈尔鄂博组相当,但由于没有可靠的古生物方面的依据,所以暂不建组。该层厚度变化较大,西南~东北方向呈透镜状,东南~西北方向为中部厚,东南部较厚,西北部变薄。全区厚度为4.3~48.88m,平均22.80m。 (3)白垩系—白音华组(K1b) 以灰、深灰、灰绿色粉砂岩、粘土岩为主。次为浅灰色砂岩、砂砾岩。胶结松散,风化易碎。中部含主要煤层,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地层厚度为424.80m。含煤1~12层,煤层累计厚度最大为68.88m。自上而下为: 第四段(K1b4):为灰~深灰色巨厚层状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偶夹细砂岩、钙质粉砂岩、泥灰岩等薄层。可见钙质和菱铁质结核,显水平层理,富含植物化夹叶木、楔拜拉、似银杏、坚叶杉、拉发尔蕨、枝脉蕨等。在区外东北部沉积较厚。 第三段(K1b3

文档评论(0)

李天佑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