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公路十合同段施工小结.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XX公路十合同段施工小结

XX公路土建10合同施工总结 由XX公司承建的XX~XX二级公路第十合同段路基工程,在经过两年多艰苦的施工后,现已全部完工;回顾本合同段自开工到全部完工期间的各项工作,这其中即有成绩与经验,也有存在不少问题及深刻的教训,为了有利于今后工作开展,现就我公司施工的此段工程施工过程作个总结,施工总结的内容如下: 一、工程概况 XX至XX二级公路,起于XX县城南小广场附近,与县城发强路相接,止于XX县,接上省道218线K59+700,全长162.025171KM。本合同段公路建设起点为K73+000,位于XX县农机修造厂附近,经过XX村(K73+716.76)处与XX至XX公路平交,再经XX村,XX村,XX村,最后止于(K82+000),XX县XX镇黄龙山,路线全长9.0公里,其中K73+000~K76+000为一级公路,长3.0公里。K76+000~K82+000为二级公路,长6.0公里。 技术标准 一级公路 1、公路标准:山岭重丘区二级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60Km/h; 3、路基宽度:20m; 4、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5、设计荷载:公路I级; 6、设计洪水频率:1/100(路基、涵洞); 7、地震设防烈度:7度; 8、设计交通量:远景交通量 9236辆/昼夜 (小汽车)。 9、最大纵坡6.0%。 10、平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200米,极限值125米。 二级公路 1、公路标准: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 2、设计行车速度:60Km/h; 3、路基宽度:8.5m; 4、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5、设计荷载:公路II级; 6、设计洪水频率:1/50(路基、涵洞); 7、地震设防烈度:7度; 8、设计交通量:远景交通量 9236辆/昼夜 (小汽车)。 9、最大纵坡6.0%。 10、平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200米,极限值125米。 (二)主要工程内容 主要工程数量(截止2011年6月10日) 1、路基土石方工程 (1)路基挖方:54.6923万m3; (2)路基填方:36.1224万m3; (3)借土石填方:16.2874万m3; (4)软土路基换填(片、块、碎石垫层、砂砾回填等):6.4817万m3; (5) 土工格栅:132889m2 (6)路槽填筑碎石土:76783 m3 2、防护工程 (1)挡墙、护脚墙:47717.76m3 (2)护面墙:1270.91m3 (3)抗滑墙:3930.69 m3 (4)浆砌片石护坡:2380.54m3 (5)现浇混凝土拱形护坡:737.9m3 (6)索框格梁混凝土:641m3 3、排水工程 (1)边沟、排水沟、截水沟:12203m3 (2)涵洞、通道:655.19米/31道 (3)圆管涵:10米/1道 (4)倒虹吸:48.5米/2道 (5)箱涵:39.71米/1道 (6)路基(槽)盲沟:6649.35 m (7)大桥383.44米/3座(单幅) (8)小桥36米/1座 (三) 沿线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本项目地处云南高原中北部,路线区域总体上呈现出中等至浅切割的低中山及缓丘宽谷盆地相嵌的高原地形地貌景观,地势南高北低,路线附近最高点为尖峰山海拔2451米,XX盆地海拔1200米,XX盆地1770米,XX盆地1773米。 根据现场调查,K73+000~K77+000一段位于构造侵蚀堆积山间盆地地形地貌单元内。该段地形起伏不大,地势较为开阔,为断拗盆地,侵蚀与堆积作用交替进行,河流阶地与剥夷面相对应,Ⅰ级阶地保存完好,Ⅱ级阶地次之,Ⅲ级阶地则仅局部残存。盆地边缘山地斜坡前洪积扇(裙)较发育,但面积均大小不等,各期扇面均具前缘缓,后缘陡的特点,坡度1~8°,部分洪积扇被流水切割已遭不同程度的破坏,厚度均较薄,一般仅10米左右。盆地内堆积物一般不厚,小于25米,其间残丘耸立,形成孤峰,进一步显示了该区地壳间歇性上升、侵蚀与堆积交替进行的特点。 K77+000~K82+000一段位于构造剥蚀低中山地形地貌单元内。该段地形起伏较大,横坡陡峭,自然坡度一般均在25°以上,局部达45°,山顶浑圆,基岩多裸露;以流水侵蚀、构造剥蚀作用为主。主要出露白垩系、侏罗系地层、岩性以砂岩、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石英砂岩为主,长期剥夷作用结果,山地顶部较为平缓开阔、覆盖层较薄、并保存了多区夷平面和剥蚀面。风化层一般较薄,地表出露多为强风化。相对高差100~150米。 2、气候 XX州境气候宜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候特征是冬夏季短、春秋季长;日温差大、年温差小;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雨热同季;日照充足,霜期较短;降水偏少,春夏旱重。因地形和海拔的差异,形成气象要素时空分布复杂、立体气候和小气候特征明显的特点。年均气温为14. 8~21.9 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