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省皋兰一中09-10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皋兰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试卷
语 文
审题人:王新春 编校人:魏会阁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创伤(chuàng) 随行就市(xíng) 蹊跷(xī) 暗自诧异(chà)
B.歆羡(xīn) 纤纤素手(xiān) 俯瞰(kàn) 朔风凛冽(shuò)
C.禅让(chán) 桀骜不驯(jié) 浸渍(zì) 数见不鲜(shù)
D.哀悼(diào) 长歌当哭(dàng) 管弦(xuán) 根深蒂固(d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组是
A.圆润 名列前矛 暇疵 安如磬石
B.寥落 抱薪救火 忧愁 夸大其词
C.喧哗 陨身不恤 落寞 纭纭众生
D.菲红 泣下沾襟 干躁 愤世疾俗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
者。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
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不少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采取了“先找个窝,再做选择”的权宜之计,这种做法是
我国特定的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
D.在评阅高考作文时,阅卷老师发现,不少考生的成语使用量微不足道,使用成语的
能力普遍偏低。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办好2010年亚运会,广州请来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组织赛事,参与筹划,实际
上这也是广州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理念。
B.中学生写作文,要留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滥
造。
C.11月份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北方的一些地区遭到了雨雪的袭击,温度下
降得非常快,这给当地民众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D.我国约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可信”“助人为乐”是我们民族优秀的
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5.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无论他党当道,还是同党秉政,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②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有感便发,不平则鸣,结果总是得罪人。
③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绑读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期问的政绩就是明证。
④他的诗名冠绝一时,流芳百世,但他的五尺之躯却不见容于当权派。
A.③②④①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②④③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很多人批评宋代诗歌,以理入诗,“味同嚼蜡”。和唐诗相比,宋诗当然逊色很多,然而宋人写诗是否“味同嚼蜡”,我看不见得,
中国的格律诗,总体上在唐代登峰造极,达到无法超越的地步。宋诗其实是唐诗的延续,宋代有一些优秀的诗人,他们的创作可与唐人媲美,譬如苏东坡、王安石、陆游、范仲淹、范成大,宋诗中,写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作品,可以说俯拾皆是。
我可以随意列举几首。徐俯《春游湖》:“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这样清新美妙的七绝,即使放到唐诗中,也是上佳之作。这首诗使我联想起唐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其中“小舟撑出柳阴来”和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可以说相映成趣,都是写江南春景,韦应物是无人之景,徐俯诗中有人驾舟,却都写出乡野宁静安谧的景色,同样令人神往。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睛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这也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已被后人转喻为新人的才华初露。
宋诗中,有不少写乡村农家日常生活的作品,文字朴素却色彩丰富,韵味浓郁,写得清新自然,至今读来仍让人感觉亲切。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以上这些宋诗,有唐诗遗韵,情感真挚,意象清新,并非“以理入诗”,没有人会说它们“味同嚼蜡”。在浩瀚的宋诗佳作中,它们不过是沧海一粟。
清代纪昀曾评说宋人“鄙唐人不知道,于是以论理为本,以修辞为末,而诗格于是乎大变”。宋代理学兴盛,宋人不满唐诗的写景抒情,写哲理诗一时成风。宋人作诗“以理入诗”,却未必“味同嚼蜡”,宋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