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讲 中国近代政治(新题)赏析一.docVIP

北大附中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讲 中国近代政治(新题)赏析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科:历史 专题:中国近代政治2013新题赏析 题1: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巨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广州等五港口英商,或不时来往,但不可妄到乡间任意游行,更不可远入内地贸易。……倘有英人违背此条禁约,擅到内地远游者,不论系何品级,即听该地方民人捉拿,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但该民人等不得擅自殴打伤害,致伤和好。”该条文实质上() A.反映了政府尊重民意 B.抵制了列强侵略活动 C.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D.维护了中外友好关系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 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 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 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对农民穷困和痛苦生活表示同情与关注 B.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作用 C.以组织、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D.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35年起,蒋介石在国内外通过三条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一是由曾养甫、谌小岑出面,通过翦伯赞、吕振羽与中共北方局以及长江局代表谈判。二是通过宋庆龄、宋子文派以牧师身份活动的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到达陕北,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三是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B.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 C.国共关系正处于转折时期D.中共呼吁结束内战一致抗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南宋)赵汝适《诸番志》流求国条谓:“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县。”……公元171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那里建造了房屋两百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公元1290年前,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以周岁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另无科差。” ——陈碧笙《台湾地方史》 材料(166年)四月二十六日,(郑)成功命使者以书告曰:“……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珍宝)不急之物,悉听而归。执事(荷兰殖民军统帅)不听,可揭红旗请战,余亦立马经观,毋游而不决也。生殆之权,在余掌握中,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唯执事图之。” ——连横《台湾通史》卷1《开辟纪》 材料台湾人民听说清政府割让台湾给日本的消息后,悲痛欲绝,写了声讨卖国贼李鸿璋的檄文,贴于彰化县署前:“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有赋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兵)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朗徐用仪也。……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璋、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 ——《中日战争》第6册 材料德黑兰会议前,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于11月2日至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期间,苏联政府对《宣言》也表示同意。《开罗宣言》于12月1日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公布于世,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台湾、彭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回答: (1)材料反映了大陆与台湾的什么关系? (2)分析材料和材料,指出反映了什么共同的现象? (3)材料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C 解析:从材料“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可知为资本输出,选择C项。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关键信息“交英国管事官依情处罪”,这说明中国官员无权管外国人,也就破坏了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